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我以我血薦軒轅。
讓別人過得舒服些,自己沒有幸福不要緊,看見別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
《非攻》、《理水》等5篇作於1934到1935年間。
小說在樹立墨子這一理想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諷刺批評了那些在“九一八”以後鼓吹“民氣”的“空談家”,賣國密約的“外交家”,以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腐敗、軍隊無能等狀況。
《非攻》中寫墨子在宋國遇見“募捐救國隊”,這實際上是對30年代國民黨反動政府在日寇侵略面前用“救國”名義強行募捐這種欺騙、掠奪行徑的影射。
魯迅的小說《非攻》是他的《故事新編》裡最有史料依據、最少虛構意味的一篇,裡面的墨子形象與《公輸》裡的墨子沒什麼大的區別,只是性格內涵更豐富。如他的儉樸,他的堅忍,他的實幹精神,他對普通百姓深厚的關切與同情等,在小說《非攻》裡都有所表現。
魯迅寫了20餘本書。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
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魯迅是寫給瞿秋白的,這是魯迅對瞿秋白的知音之情。
2、魯迅先生曾送給瞿秋白一副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短短16個字,折射出了他們的曠世知己之情。瞿秋白也寫過《魯迅雜感選集》序言,對魯迅的雜文創作給與極高的評價。 ...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600萬字,其中著作500萬字,輯校和書信100萬字。
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 ...
1、孔乙己這個清未下層知識分子的個性特徵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將他的可憐、可笑、可悲、懶惰、卑微的各個方面揭示出來,並從環境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反映出小說所要表現的主題。
2、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害以及對人們的思想奴役、禁錮,指出孔乙己走向悲劇的主客觀原因,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感情。 ...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
它的景物描寫細緻生動,用詞準確。全文以作者為什麼會對朔方的雪情有獨鍾這一情感邏輯細密地展開記述。
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並在對比中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開頭首先提到南國的雨,在博識的人們眼中,它是單調的。而有著豐富多彩之美,是江南的雪。作者在這 ...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寫“五四”時期青年知識分子追求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小說.以一個在“無愛的人間死滅”的愛情悲劇,探索婦女解放道路,探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新路,《傷逝》的悲劇意義在於個人、社會和追求三個層面:以一個夢醒者的反思,忠告個性主義不能使青年駛達幸福的彼岸,對封建傳統勢力毀滅五四青年自由幸 ...
《彷徨》是魯迅先生寫作於‘’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陣營分化的時期,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表現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孤獨‘’和‘‘’彷徨‘’的心情,並引用詩中:‘’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 ,荷戟獨彷徨。‘’這便是題名《彷徨》的緣 ...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象牛一樣俯首聽命。
橫眉,怒目而視的樣子,表示憤恨和輕蔑。冷對,冷落對待。千夫指,許多人的指責。俯首,低頭,表示聽從的樣子。為,做。孺子,兒童。孺子牛,春秋時齊景公跟兒子嬉戲,裝牛爬在地上,讓兒子騎在背上,兒子不小心跌倒時,把齊景公的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