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祭灶的由來+為什麼南北祭灶過小年不是同一天

祭灶的由來 為什麼南北祭灶過小年不是同一天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那麼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為什麼南方與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 那麼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一下工作情況。為了節省開支,建立和諧社會,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 既然國家機關和政府部門都在這一天拜神,那麼工作人員(如差役下人之類)就只能推後一天再拜。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到了民國,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科級以上幹部二十三日祭灶,一般群眾推遲到二十四。 祭灶的時候要擺三幅碗筷,為什麼?灶王爺有個大老婆,另外又搞腐敗包了個二奶。後來,據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了,大家也就都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 【祭灶的由來】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要吃麻糖 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關東糖在東北的農村、城市裡,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販叫賣:“大塊糖,大塊糖,又酥又香的大塊糖。”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家家戶戶吃餃子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城裡和農村,家家吃餃子、喝酒,慶賀如同大年(春節)。在關東的農村,過小年這天,還有一項特別的祭禮活動,送灶王爺昇天。舊時,不論貧富,只要是頂門成家過日子,就要在鍋臺上邊的牆上,供奉灶王爺的尊像,在像的兩邊貼幅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爺奉為神明,由它來主宰一家興衰禍福,由於四季常住灶間,察看一家人的活動,自然成為“一家之主”。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祭灶活動,成為天子的五祭之一。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灶神。唐以後又稱其為灶君。至於灶王、灶王爺的說法是唐朝以後民間的說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一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 灶君

小年為什麼分南北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小年為什麼分南北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北方的小年當天有兩個重要的習俗——掃年和祭灶。所謂"掃年"就是"掃房",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早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進行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至於祭灶,各地的習慣不同。首先有蒸花饃的,蒸花饃分兩種,一種為敬神用的,另一種用來走親訪友;還有製作大棗山的,放在供桌上獻給灶王爺;正所謂"上車餃子下車面",很多人家會選擇包餃子來給灶王爺送行。另外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還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家家戶戶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蒸粘糕,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只言好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同時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在南方過小年也有"掃年"的說法,俗稱為"撣塵"。南方小年祭品的區域性很強,例如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而在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到年尾"。

  除了注重打掃、吃食外,南北方還都有貼窗花的習俗。以前窗花都是新媳婦用剪刀剪的,誰家的窗花剪得精美就代表這家的媳婦心靈手巧。當然現在人們再貼窗花基本都是在商場、超市、攤販那裡購買,貼上去更加美觀耐看,卻少了一些勞動的喜悅。

  另外,有些地方過小年還有貼春聯、沐浴理髮、趕亂婚、吃火燒等習俗。

  其實現在南北方過小年的習俗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了,尤其在城市人們整日忙碌,重複著上班下班的日子,過小年、吃年糕、貼窗花基本已經成為一種回憶。另外南北方通婚普遍,風俗習慣也都進行了融合。

  小年節日由來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詩》中說:“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可以說,這首詩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古代漢族人民有關祭灶的風俗習慣。當然,這只是漢族民間的傳說而已,是不足為信的。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為什麼相差一天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漢族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心裡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春節習俗祭灶(過小年)是什麼時間?

  “官三民四家五”小年“祭灶”時間有別

  小年多指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兩天,傳說每年這個時候,灶君老爺上天彙報一年的情況,於是不少地方都有祭灶的風俗。同時,小年意味著大年的腳步臨近,人們開始準備年貨,灑掃庭除,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祭灶

  過小年來源民間傳說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祭灶時間南北不同

  祭灶的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當然一些少數民族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是不祭灶的,但會以另外的方式進行。在過去,祭灶是馬虎不得的,萬一灶神到玉皇大帝那告你家的黑狀,那一年的運氣就慘了。所以,家家都很重視,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一般來說,各地以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為多,如北京是二十三日“祀灶”(《北京歲華記》)也有少數地方是二十五。到底哪一天過祭灶,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是“金三銀四”,也有“官三民四”或“兵三民四”的說法。

  在東南沿海有的地方是二十五祭灶,如福建便有二十五過祭灶的風俗,即所謂“官三民四家五”。二十五祭灶的,一般是水上人家。


在哪個朝代就有小年這種習俗了 祭灶祭的是誰

  傳統習俗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從歷史沿襲而鞏固下來的,具有穩定的社會風俗和行為習俗並且已同民族情緒和社會心理密切結合,成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準則。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小年的傳統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來的吧。   那個朝代開始過的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四)是小年,這一天必然是要祭灶的。要知道 ...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區別 小年南北為什麼同日

  導語:到了小年,這年就該“忙”了。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打掃房子準備乾淨過年。但每到小年,大家都會討論小年的時間問題,還分出了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兩派。那麼,問題來了,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區別是什麼?到底過小年南北為什麼不同日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真正的小年吧。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區別   南方小年 ...

小年為什麼能回孃家 回孃家小年對誰不好

  小年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回孃家過小年對誰不好   傳統的中國家庭組成理解,當女性嫁人後,該女性隨即成為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員。以前的孃家反而淪為“親戚”關係。當女人正式成為男方家庭成員後,去“親戚”家就不可能太隨便,更何況小年或大年三十一家團圓的日子。在封建社會里,嫁出去的女子經常回孃家不僅要被公婆罵,就連孃家 ...

小年的來歷 中國小年由來

  小年的來歷 中國過小年的由來   小年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說而來。民間傳說,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尊重,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的來歷一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 ...

回孃家小年可以嗎 小年為什麼分南北

  按照民間的一些傳統的說法,在一些特定的節日當中,已經結婚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過的,那麼在小年的時候可以回孃家過嗎?2021年農曆十二月日子有好有壞,小編已經整理了相關文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回孃家過小年可以嗎?   傳統習俗是不可以回的,當女性嫁人後,該女性隨即成為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員。以前的孃家反 ...

202x小年宜忌有哪些 小年能在別人家

  2022小年宜忌有哪些?小年不能在別人家過嗎?農曆十二月又叫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是寒冬時節,一起度過寒冬臘月。   2022小年宜忌有哪些?   農曆: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廿四   公曆: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2022年1月26日是小年   2022年1月26日是滿日,是黑道日   吉神宜趨 ...

為什麼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同一天

  1、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2、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   3、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