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福州臺江區的福壽宮終於得到正名:被確認為摩尼教寺廟遺址。這也是全福州第一座被確認為摩尼教遺址的寺廟。
摩尼教,在中國大地上有著更為廣知的稱謂:明教。沿著“絲綢之路”舊路從中亞傳入中原後,宋代時進入福建地區,並在元末得到大發展。當時福州是傳教中心,臺江福壽宮應該是明教在榕的第一座寺廟。
由於明朝曾大規模滅明教,因而現今全國範圍內遺存難尋。上世紀90年代末,福壽宮披露發現摩尼教寺廟遺址以來,爭議不斷。因為這裡從明代以來,一直以道觀的形式存在。兩種迥然不同的宗教,如何融合?
近日,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專家為福壽宮正名:這裡確是明教寺廟遺址,廟裡所藏的“明教文佛”也是全國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尊明教佛像。
發現“道觀”主神酷似小孩
福壽宮隱蔽在臺江浦西,從外表看這座寺廟極具道教特色:硃紅的外牆,飛簷翹角。正殿供奉著道教三十六天尊。
與此同時,寺廟裡供奉的主神卻不是老子,而是一尊有著披肩長髮、面相酷似小孩、腳踩風火輪的佛像。而且
大殿裡擺放的兩個鐵香爐也很有意思,上面刻著“度師真人、明教文佛”字樣。
真人,這是對道教祖師的尊稱;文佛,又是明教崇拜之佛。2003年,正是這些發現,引起了福州市民宗局政研室原主任李林洲的注意。
難道這裡曾是一個明教寺廟?他研究認為,明朝朱元璋害怕百姓利用明教教義起義,故而在全國內取締明教,因此這座寺廟才用道觀的形式做偽裝。這點從寺廟正中供奉“度師真人”上就可看出。“真人”常是道教用語,而“度師真人”指的可能是明教中的一個神。此外,從發現的香爐上明確寫著“明教”二字,更是鐵證無疑。
另外,根據明教教義中對摩尼光佛的形象描述:“四歲出家,十三歲成道降魔”,由此推算摩尼光佛應該是小孩時期成佛。而福壽宮供奉的主神形象剛好有孩兒臉的特徵。因為他認為,這裡是明教寺廟。
爭議 “度師真人”是誰?
但是這個觀點,當時並未得到國內專家的認同。持反對意見的專家們認為,這裡充其量只能算是受到明教影響的道觀。
其中一位專家提出的觀點是,“真人”是道教用詞,明教屬於外來教怎麼會用這樣的稱謂?而“文佛”二字,所指的應該是佛教教義類似的佛。
而只憑借器物上的“明教”二字,也不能做實。因為漢書中有句話,“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這裡的“明教”也可能是指儒教。
最重要的是,“度師真人”這人到底是誰,關於其身份國內學術界一直沒能考證清楚。在福壽宮裡也沒有發現更多石刻,或者是明教經典。
“當時幾乎形成論戰。”李林洲回憶,從2003年以來國內學術界對此爭論不休,但誰也不能說服誰。
正名 海外文獻相印證
儘管爭論不休,但國內對於明教的研究一直沒有暫停過。轉折之機,出現在2009年。
當時寧德霞浦在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在一個名為“上萬”的村子裡有大量關於明教的石刻、經典,以及關於一位叫做“林瞪”的人的記載。根據族譜,這位林瞪就是宋代在閩傳教的主要人士,被封為“度師真人”。
與此同時,海外也有重要文獻發現。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進國博士在日本期間,在圖書館裡複製了日藏明萬曆《福寧州志》。
裡面寫到一個關於林瞪的故事,說他是霞浦上萬村人氏。在宋朝時期,有一次福州津泰路失火,市民看到有一個人身穿著白衣,手裡拿著鐵扇把火撲滅,然後留下一句話“我長溪上萬林瞪也”。
當時的百姓為了紀念他救火有功,請求為他立廟,文獻上寫著“乃立閩縣右邊之廟以祀之”。根據地形來看,福壽宮所在的位置浦西,正是在舊時烏石山外,古時被稱為十八洋之一,正在閩縣右邊。
“度師真人”原來是宋朝在閩傳教先人,又有文獻記載相印證,福壽宮是明教遺址呼之欲出。
福師大學生 “行為藝術”演繹環保
環保、古詩、微電影、行為藝術作為時下流行的元素,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5月6日,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2010級文秘專業50名學生用他們的創意,將四者融入到“環保”活動中,引來不少人側目觀望。
當天,一群怪人出現在福師大共青團廣場。“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名穿著蓑衣戴斗笠的人,在路旁邊垂釣邊悠閒地吟詩。另外,還有拿著紙劍亂舞的“劍客”,身穿盔甲的“武將”……
他們的著裝看起來十分獨特,但是細細一看,卻都是一些再常見不過的東西製作而成的。例如“垂釣者”身上的“蓑衣”的主材料是用過的毛筆練字紙,而頭頂的“斗笠”則是紙質的手提袋做成的。
現場同學們除了展示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外,還不時向路過的行人介紹這些手工藝品的製作流程。
這些手工藝品分別展現在5部微電影裡,由同學們自導自演。微電影中透過各種不同的情節故事來展現同一個主題——環保。現場不少同學將電腦帶出來播放了微電影影片,電影配樂更是吸引了更多的行人駐足觀看。目前這些微電影還被他們發到微博裡,進行下一步宣傳。
該活動的負責人林歡解釋說,“此次活動分成5個小組,共準備了兩週的時間。所有的作品都由宿舍‘出產’的廢舊物品改造而成。”
至於為什麼要倡導環保。林歡說:“現今環保主題尤為突出,大家對廢舊物品的二次利用和環保意識比較差。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們90後不懂什麼是環保。所以我們想透過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環保的理解——變廢為寶。”
如此“行為藝術”引來網上不少網友的熱議。“全新方式演繹變廢為寶,贊喔。”該活動同時也吸引了環保人士的關注。
謎團 福州明教記載很少
近年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孟凡人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長金澤教授、馬西沙教授等國內權威專家學者連番來榕考察,又發現福壽宮內有一幅清代畫卷。
這幅畫卷上,大殿石柱上刻著“悟徹靈機群沾法雨,參來妙諦普蔭慈雲”的對聯。如今大殿正中央也有。
此外,畫卷右上方的度師真人,頭帶黃白色方冠,身穿紫色道袍,道袍繡有八卦,胸前領口繡有白色長方框,與在敦煌高昌發現的一幅畫著摩尼教選民(神職人員)的人物形象相似,他的胸前都繪著黃底紅邊方框。
而關於廟裡供奉的主神“明教文佛”像也有了新發現,一位美國博士研究發現,佛像腳踩的風火輪是明教中的日月金輪,身上所穿袍子還刻有波斯古文字。
近日,中國社科院等專家正式確認了福壽宮乃明教遺址,且是福州地區唯一被確認的遺址。福壽宮內的主神“明教文佛”是全國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尊明教佛像。
身份塵埃落定,但關於明教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李林洲說,明教在福州的發展,記載很少。林瞪在福州時怎麼傳教,明代轉入地下傳播後,如何延續,這些謎團都未得到解開。而且福建屬於明教發展最重要的省份,在霞浦、泉州都有實物出土,它們與福州明教之間關係如何,也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