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福建元宵節習俗+上刀山撈油鍋絕活多

福建元宵節習俗 上刀山撈油鍋絕活多

  2014-2-19 16:34: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添丁”。福州一帶已嫁女未生男者,孃家多於正月初以觀音送子燈送之,是謂送丁;嫁後已生男者,孃家可送各式的燈,謂“添丁仔”。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後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花燈失火,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然是人們一種願望的表達。 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即在元宵夜裡,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和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著綠,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歲大的老婦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說吉利語,從大祖詞堂的燈棚下走過,一展風采。其所以這樣做,目的在於向祖宗也向鄉親介紹新媳婦。至於已生男孩的小媳婦也過燈腳,在於告慰祖宗。 燈節期間各地都熱鬧非常,有幾個地方特別熱鬧,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門街,都是買燈、送燈、看燈最集中的地方。燈的種類甚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骰子燈、錢鼓燈、薄餅燈,應有盡有。 舊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種桔燈(與“吉丁”近音),用紙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狀簡樸大方,民眾多愛觀賞。另外還有一種真的桔子燈,用較大的鮮桔皮製成。做法是在近蒂處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殼,再用小鐵絲札一燭託,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蠟燭,將蠟燭點亮。桔燈燭光透過紅紅的桔皮,通明絢爛,成為一件具有實物美感的藝術品。曾有人寫詩讚道:“何人剖桔空中點,勝看蓮花大盞燈。” 燈節期間,有些地方疊燈為山,人稱“燈山”或“鰲山”。這鰲山開頭只是一些有錢的富貴人家所張設,任人觀賞,後來更多設在寺廟、神祠或鬧市路口,讓更多人看熱鬧。鰲山中除了幹姿百態的大小花燈之外,多還擺設一些名貴的手工藝品、古董等加以點綴裝飾,構成“鱉山勝景”,甚為壯觀。 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1O尺,有頭有尾。龍身有九節或十一節,以長帛彩繪鱗甲披蓋其上,各節燃蠟燭,前導一燈球,由十數人手執舞弄,屈曲盤旋,隨燈球而上下,前後敲鑼打鼓以壯聲勢。龍燈於元宵夜在街頭巡迴,誰家有放鞭炮以示歡迎者,即進入該家庭院舞弄,讓人們觀賞,舞畢主人以薄禮相送以示答謝。這種舞龍燈,福州人稱為“舞太平龍燈”。舞龍燈的龍燈,由各地寺廟札制,節後收入廟中.來年重加修飾後再用。 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謎語之題材,大體說來有幾大類,一是古書中的語句,二是人物、地點、詞牌、劇目等,三是動植物、器具、諺語、成語、術語等,四是字,五是不屬於上述的其他內容。各條謎語的謎面多註明屬於什麼格,以提示和啟發猜謎者。

  1 2 下一頁 相關搜尋:元宵節 習俗 湯圓

福建元宵節習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添丁”。福州一帶已嫁女未生男者,孃家多於正月初以觀音送子燈送之,是謂送丁;嫁後已生男者,孃家可送各式的燈,謂“添丁仔”。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後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花燈失火,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然是人們一種願望的表達。

  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即在元宵夜裡,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和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著綠,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歲大的老婦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說吉利語,從大祖詞堂的燈棚下走過,一展風采。其所以這樣做,目的在於向祖宗也向鄉親介紹新媳婦。至於已生男孩的小媳婦也過燈腳,在於告慰祖宗。

  燈節期間各地都熱鬧非常,有幾個地方特別熱鬧,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門街,都是買燈、送燈、看燈最集中的地方。燈的種類甚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骰子燈、錢鼓燈、薄餅燈,應有盡有。

  舊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種桔燈(與“吉丁”近音),用紙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狀簡樸大方,民眾多愛觀賞。另外還有一種真的桔子燈,用較大的鮮桔皮製成。做法是在近蒂處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殼,再用小鐵絲札一燭託,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蠟燭,將蠟燭點亮。桔燈燭光透過紅紅的桔皮,通明絢爛,成為一件具有實物美感的藝術品。曾有人寫詩讚道:“何人剖桔空中點,勝看蓮花大盞燈。”

  燈節期間,有些地方疊燈為山,人稱“燈山”或“鰲山”。這鰲山開頭只是一些有錢的富貴人家所張設,任人觀賞,後來更多設在寺廟、神祠或鬧市路口,讓更多人看熱鬧。鰲山中除了幹姿百態的大小花燈之外,多還擺設一些名貴的手工藝品、古董等加以點綴裝飾,構成“鱉山勝景”,甚為壯觀。

  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1O尺,有頭有尾。龍身有九節或十一節,以長帛彩繪鱗甲披蓋其上,各節燃蠟燭,前導一燈球,由十數人手執舞弄,屈曲盤旋,隨燈球而上下,前後敲鑼打鼓以壯聲勢。龍燈於元宵夜在街頭巡迴,誰家有放鞭炮以示歡迎者,即進入該家庭院舞弄,讓人們觀賞,舞畢主人以薄禮相送以示答謝。這種舞龍燈,福州人稱為“舞太平龍燈”。舞龍燈的龍燈,由各地寺廟札制,節後收入廟中.來年重加修飾後再用。

  燈節中還有一種燈猜頗受歡迎。燈猜也叫“猜燈謎”或“出燈猜”。謎語之題材,大體說來有幾大類,一是古書中的語句,二是人物、地點、詞牌、劇目等,三是動植物、器具、諺語、成語、術語等,四是字,五是不屬於上述的其他內容。各條謎語的謎面多註明屬於什麼格,以提示和啟發猜謎者。

  猜燈謎,以前多在私人離宅或某一街巷舉行,後來多集中於公共娛樂場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開元寺,廈門在中山公園內或工人文化宮,漳州在公園內的文化館,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燈謎,也有大規模的花燈展覽。

  燈節原是群眾喜愛的傳統習俗,寄託著人們祈福的美好願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舉行燈節,不過燈內蠟燭以電燈代替,彩燈閃爍,展現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節期間也有不鬧燈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們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動,每家每戶忙於掃墓祭祖敬神,是謂“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鬧燈有其原因:傳說唐朝高宗李治於公元684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看燈看得正高興時,得知薛剛鬧事踢死太於李奇,一下給嚇壞了,從欄杆上摔下來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慘的日子。為了讓姓李的都記住這悲慘的日子,後來唐王朝統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準鬧花燈,違者不承認其為李家子孫,永定客家人系從中原遷來的,一直保持著元宵不鬧花燈的傳統。

瑤族絕技“上刀山過火海”

  

  3月22日,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的瑤民在為遊客表演“上刀山”。新華社小編 張愛林 攝

  近年來,地處廣西大瑤山腹地的金秀瑤族自治縣充分挖掘民間絕技文化,組織民間絕技奇人在飯店、賓館、避暑山寨、村落等地向遊客展示高超技藝,以民間絕技文化帶動民族旅遊業。目前,這些令人稱奇的絕技表演已成為金秀縣獨特的旅遊品牌,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賞。

  

  

  3月22日,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孟村一名瑤族絕技藝人在為遊客表演“踩高溫犁頭”。新華社小編 張愛林 攝


苗族

  苗族上刀山也稱“上刀梯”,是苗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體育專案之一。刀梯由一根高12米的鐵柱,72把鋒利無比的鋼刀和頂端上邊3把寒光逼人的鋼叉組成。每當趕年場、或是重大的節日,都有勇士表演。表演者身著民族服裝,赤腳、光膀,雙手抓住銀光閃閃、寒氣逼人的刀刃步步登高。爬上三十六把橫檔刀,領頭人在梯頂上吹響海螺,下面的 ...

中國各地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娛樂五晝夜。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燈。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鋪戶俱張掛絹紗、燒珠、明角、麥秸、 ...

福建元宵節燈俗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說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 ...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 ...

北京元宵節習俗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娛樂五晝夜。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燈。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鋪戶俱張掛絹紗、燒珠、明角、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佈整 ...

閩南元宵節習俗

  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後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花燈失火,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然是人們一種願望的表達。   在閩南的漳州這一帶,元宵的習俗也大體上是和其它地方相似,大體是新年伊始,人民群眾表達美好願望 ...

廣州元宵節習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舊時廣州在這天許多民俗事象非常有特色。如在清代時,在現在的解放中路一帶,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剛剛升起,街上已人頭湧湧,據民國初年《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州過去“十家則放煙花,五家則放花筒”,處處繁花四放,炮竹連天響。長長的舞獅、舞龍、舞鸞、舞象的隊伍,隊伍後面緊跟著“打十八”(即後來所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