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徑通幽處。出自《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曾入選《唐詩三百首》。此詩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全詩筆調古樸,層次分明,興象深微,意境渾融,簡潔明淨,感染力強,藝術上相當完整,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作者簡介:常建,唐代詩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2年)進士,與王昌齡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後隱居於鄂州武昌(今屬湖北)。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朝: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禪房花木深”的上句是“曲徑通幽處”,出自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
全詩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1、禪房花木深上一句:曲徑通幽處。
2、原文:
《題破山寺後禪院》
【作者】常建 【朝代】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3、譯文:
大清早我走進這古老寺院,旭日初昇映照著山上樹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淨心。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1、出自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2、賞析: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
3、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一種優閒適意的情調,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
4 ...
符合題目意思的成語只有一個:曲徑通幽:
1、釋義:曲:彎曲;徑:小路;幽:指深遠僻靜之處。彎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靜的地方。
2、出處:唐代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3、例句:或曲徑通幽,吸取精華,或發現疑點,窺出紕漏;此乃思維進入多向性、多維性、多變性的可貴徵兆。
...
一往而深上一句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出自明代的湯顯祖的《牡丹亭》題記。
釋義:他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因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為情而生。
牡丹亭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 ...
“寒食東風御柳斜”的上句為“春城無處不飛花”。出自韓翃的《寒食》,全文為: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 ...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古詩作品《雜詩》的第一二句
2、其全文如下: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出自李漁的《笠翁對韻》。《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 ...
怎奈明月照溝渠上句是我本將心向明月,意思是指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出自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創作的一部南戲《琵琶記》。
《琵琶記》是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即高則誠)根據長期流傳的民間戲文《趙貞女蔡二郎》改編創作的一部南戲,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