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起源於夏朝。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共傳14代,17後(夏統治者在位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禮儀(lǐyí):禮節和儀式。如禮儀周到、外交禮儀。出自《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起源於夏朝。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共傳14代,17後(夏統治者在位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禮儀(lǐyí):禮節和儀式。如禮儀周到、外交禮儀。出自《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原始社會。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中、晚期出現了早期禮儀的萌芽,在夏、商、西周這三個時期,禮儀開始逐步進入形成時期。禮儀的變革時期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在這一時期,學術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所以諸子百家對禮教給予了研究和發展。禮儀的強化時期是在秦漢到清朝末年這個時段,現代禮儀的發展是在辛亥革命之後。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正所謂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中國禮儀以周為最,中國古代一般推行周禮。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祀先師、先王、聖賢;鄉飲、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1、禮儀起源於夏、商、西周(公元前21世紀~前771年),人類已經進入了奴隸社會時代,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把宗教禮儀發展成禮制,這個時期的禮儀都是強制性的,而且尊卑分明,禮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
2、在這個階段,中國第一次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家禮儀與制度。古代的禮制典籍亦多撰修於這一時期,如周代的《周禮》《儀禮》《禮記》就是我國最早的禮儀學專著。在漢以後2000多年的歷史中,它們一直是國家制定禮儀制度的經典著作,被稱為禮經。
3、《周禮》中的“五禮”就是一整套涉及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禮儀規範和行為標準。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