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秀山社會風俗—諺語

秀山社會風俗—諺語

  一、農事及氣象

  兩春夾一冬 十個牛欄九個空 (春耕早)

  雨水有雨莊稼發 (預示風調雨順)

  春分秋分 晝夜平分

  清明要明 穀雨要淋

  清明斷雪 穀雨斷霜

  立夏不下 犁耙高掛 (天旱)

  小滿不滿 乾斷田坎 (天旱)

  芒種夏至天 走路要人牽 (路滑)

  不怕立秋晴 就怕秋後淋

  處暑一天光 八月乾死老青槓 (秋旱)

  白露無雨 百日無霜

  小雪雪滿天 來年是豐年

  大雪積滿雪 來年好谷麥

  雲跑東 一場空 雲跑南 雨成團

  早霞夜雨 夜霞火起 (天晴)

  山罩雨 河罩晴

  先打雷 後吹風 有雨也不兇

  天黃有雨 地黃必晴 人黃有病

  一日黃沙三日雨 三日黃沙九日晴

  蜻蜒飛屋簷 有雨在眼前

  上看初三四 下看十五、六 (預測天氣變化)

  月亮打傘 曬破田坎

  十月無霜 碓頭無糠 (欠收)

  十年難逢金滿鬥 百年難逢歲交春 (指正月初一恰逢立春日,民間認為是吉祥)

  六月三場雨 遍地是黃金

  雷公先唱歌 有雨也不多

  煙霧不出門 必確雨來臨

  二、生產勞動

  早睡早起 存谷爛米 (必豐收)

  寧栽隔夜秧 不打隔夜田

  芒種栽秧穗子短 夏至栽秧光稈稈

  人怕老來窮 谷怕午時風

  冬天無牛似神仙 春天無牛喊皇天

  牛是農家寶 耕田少不了

  莊稼一支花 全靠肥當家

  剷草不除根 明年還要生

  家有千窩竹 後人坐享福

  山上開荒 平壩遭秧 (毀壞生態)

  農民要致富 就得多栽樹

  窮不離豬 富不離書

  三、生活、處事

  人生在世三節草 誰也不知那節好

  人老自乖 姜老自辣

  讀不完的書 殺不完的豬

  人窮志不窮 人老心更紅

  吃不窮穿不窮 不會划算一世窮

  牆上草 風吹兩邊倒

  刺巴籠的斑鴆 分不清春秋

  懶人挑一擔 勤人走三轉

  話不可詳 屎不可嘗

  吃得虧 打得堆

  朋友面前不說假 夫妻面前不說真

  不怕一萬 只怕萬一

  黃鱔魚鰍泥(疑)腥(心)重

  老不正經 教壞子孫

  出門肯勾腰 進屋有柴燒

  初米初到,摸不著鍋灶

  晴帶雨傘 飽帶飢糧

  有理走遍天下 無理寸步難行

  小娃見了娘 無事哭一場

  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

  在家千日好 出門時時難

  拿人的手短 吃人的口軟

  滿壺水不響 半壺響叮噹

  只有千年的百姓 沒有千年的官

  人要心好 樹要根好

  人要忠心 火要空心

  身正不怕影子歪

  銅瓢爛了斤兩在

  男不和女鬥 貓不跟狗鬥

  多衣多寒 無衣下蠻

  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鹽同鹹 無鹽同淡

  賭錢打牌是個豬 不吃不穿拿去輸

  忙人不經老 乾柴不經燒

  養兒不讀書 如同喂頭豬

  凡事不抓 不是行家

  破鼓沿邊打 醜話說在前

  主不吃 客不飲

  君子不記小人仇

  開水不響 響水不開

  捏了怕死 放了怕飛 (指猶豫不決)

  山高自有盤山路 水深自有渡船人

  這山望起那山高

  逢賤奠懶 逢貴莫趕

  啞巴吃湯元 心中自有數

  餓得新鮮 窮得硬扎

  人怕傷心 樹怕剝皮

  禍從口出 病從口入

  不怕慢 只怕站

  依人勸 得一半

  心中無冷病 哪怕吃西瓜

秀山社會風俗—勞動號子

  秀山民間,歷來流行有船工號子、打鬧號子、石工號子、抬工號子、上樑號子等。上樑號子已發展為民歌調。

  船工號子:系秀山梅江、平江、酉水3條河上的船工,在拉縴、撐篙、蕩漿時所唱出的號子,由一人領唱,眾人吆喝。所唱內容,一般是以沿河的地名、灘灣和風景名勝即興而唱,或唱故事、名人。其中又有槳號子、櫓號子等。如櫓號子:“我的號子不中聽,全靠哥們湊合一聲,天牌出來天門陣,天門陣上有一人,文武雙全穆桂英,大破天門顯奇能”。

  打鬧號子:又叫薅草打鬧、薅秧鬧,也稱薅草鑼鼓(唱時用鑼鼓伴奏)。多流行在溶溪、石堤、龍鳳一帶,曲牌十分豐富。常見的有冉家號、金鎖號、銅鼓號、六能號、上田號等。唱詞不重複,見什麼唱什麼,有山歌不出寨,號子不過坡的說法。冉家號無唱詞,全是啊聲。金鎖號唱詞豐富,也更為悅耳。唱詞有“金鎖喂,金鎖喂,金鎖那銀鎖,才那奴情鎖,奴郎才叫老闆鎖”。銅鼓號唱詞有“手提銅鑼響叮噹,喂呀吼吼衣……,哥也海吼吼……”。

  石工號子:此號子為石工在鑿石、撬石活動中所呼,節奏感強,一人領呼,眾人應和。有二陽左、老三聲、流連號等。二陽左唱詞有“二陽又來興起又來拗、二陽又來興起,大石王來小石王、二陽又來興起,弟子請你早出廠”。老三聲唱詞有“盟哎伊左,拗起來……”。

  抬工號子:為抬工在抬石頭、木料時所唱。唱詞有“吼一吼,抬起走;千斤石,壓肩頭;勁要鼓,齊步走;開步走,高山抖;太陽曬,汗水流;抬石頭,壓出油;不怕風,不怕雨;平壩路,坦蕩蕩;高坡路,也要上;你前走,我跟後;石工號,震山谷;高樓房,我們立;吊腳樓,我們起;石二哥,鐵身子。”

  上粱號子:亦稱上粱歌,分上粱、踩粱、拋粱三步號子,一般由工匠所唱。其中踩梁號子較多,有一問一答的,有師傅在粱上坐著唱的。唱詞有“太陽出來暖洋洋,主家修造好華堂;前面修起搖錢樹,後面修起看花園;搖錢樹來看花園,早搖黃金夜搖銀;三天三夜不去搖,金銀財寶堆滿門;…… ……”

從社會風俗的改變看辛亥革命的意義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我們在進行學術研討和紀念活動時,除開要強調它政治和經濟意義外,還要強調它對於社會生活的變革的意義。因為,辛亥革命把移風易俗納入了革命的框架之中。伴隨著這一次巨大的歷史變革,社會風俗也隨之改變。 所謂風俗,主要是指在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因素作用下,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約定俗成的習慣、愛好、禮儀等的總和。社會風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以生活方式的形式表現出來。辛亥革命不僅是一場政治革命,也是一場風俗革命,移風易俗的變革以相當規模展開。下面,我們從從紀年、服飾、髮式、禮節與禮俗等社會風俗的沿革與演變看辛亥革命對近代社會生活改變的意義。

  南京臨時政府建立伊始,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頒佈了《臨時大總統改歷改元通電》、《嚴禁鴉片通令》、《令內務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廳稱呼文》、《命內務部曉示人民一律剪辮令》、《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等一系列有關移風易俗的文告、法令,充分體現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政府革除惡風陋俗的鮮明立場以及透過改革風俗“以培國本”的決心。

  1、改元建歷 即廢除中國傳統社會採用的帝王年號紀年,改用世界文明國家通行的公曆;為體現民主共和的精神,而且與國際通行曆法相一致,南京臨時政府公告: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2、剪辮 著滿裝、蓄髮辮是漢人歸順滿清專制統治的政府的象徵。1645年,滿清入關時,頒佈法令,漢族男人剔髮束辨,國人如有不從,則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所以,清代中國男人的頭後拖了一條辮子,一直拖了兩百多年。這是對漢人情感的嚴重傷害,也有損國格。1862年,留美幼童薙髮蓄辮、長衫馬褂、瓜皮緞帽、布鞋布襪,因遭美國人嘲笑。英國傳教士則譏笑說辮子像“殺豬尾巴”。武昌起義爆發後,南京政府的“剪辮文”規定,限期20天內剪除淨盡,“有不違者違法論”。獨立各省把剪辮子作為去舊圖新的標誌,剪辮浪潮風起雲湧。清除髮辮後,短髮普及,順應了世界範圍內的短髮潮流。

  3、易服 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補服、禮服、翎頂朝珠在辛亥革命的移風易俗的浪潮衝擊下一概束之高閣。人們在選擇衣飾時,不再重視體現身份的貴賤,而是以美觀、新奇作為取捨標準,更加註重儀容風度及個人情趣,著裝古板單調、等級森嚴的局面,被千變萬化、生動活潑的景象所取代,表現出多樣性和多變性的特點。為了根除封建服制的束縛,充分體現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體現服裝的民族特色,孫中山還創制了一套中西合璧、被譽為“中山裝”的新式服裝。它的最大優點是實用方便、莊重大方、結構合理、穿著舒適,很快流行開來。孫中山由此被譽為20世紀最大的時裝設計師和服飾改革家。此外,作為中西何璧的產物的旗袍出現,洋裝也開始流行。人們的服飾選擇出現多元化,以致出現了“中國人外國裝,外國人中國裝”,“男子裝飾像女,女子裝飾像男”,平民模仿官僚,官僚穿起民服,“妓女效女學生,女學生似妓女”的怪現象。人們力圖透過服飾上的多樣性和時髦性,來表現自己的獨立人格。

  4、小腳放了到天足運動 女子纏足,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以男性為主導的父權、夫權社會下的產物。纏足陋習始於五代十國。纏足年齡多在女孩五、六歲間,目標是將小腳纏成符合瘦、小、尖、彎、香、軟、正這七個要訣,大人常以不纏足,將來嫁不出去威脅。 纏足是對中國女子身心的嚴重摧殘,“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即是真實寫照。在西方人的眼裡,女子的纏足和男子的長辮子構成了荒誕而變態的東方人形象的一部分。19世紀末,倡禁纏足的呼聲由個別人的宣傳發展成為一種群體意識和群體活動——清末天足運動。辛亥革命以後,南京臨時政府頒佈勸禁纏足的法:《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纏足文》,開啟了民國年間禁止纏足的先聲,天足運動進入迅速發展的時代。五四以後,隨著社會風氣的日益開放,以娶不纏足的新式女子為妻,成為接受新式教育男子的擇偶標準。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女子因為纏足而流淚的歷史終結了。丟棄了“三寸金蓮”的繡花鞋之後,西方女子的高跟鞋,成了近代時尚女子的新寵。

  5、禮節稱呼的改變 1912年3月2日,南京臨時政府釋出了《令內務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廳呼文》的命令,明令廢除清朝的叩拜、相揖、請安、拱手等舊式禮節,代之以鞠躬、脫帽、握手之禮;稱呼也由過去的大人、老爺,一律改為先生、君;書信落款中的“頓首”、“再拜”及帶有封建等級色彩的稱謂,均被新式名詞所代替。民國初年通常的文明儀式為:脫帽、鞠躬、握手、鼓掌、洋式名片。以此表明人格平等。鞠躬、握手、互遞名片等新式禮儀日漸流行。

  1912年3月5日,《時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新陳代謝》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國社會風俗的革故鼎新時如是說:“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髮興,辮子滅;盤雲髻興,墮馬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愛華兜興,女兜滅;天足興,纖足滅;放足鞋興,菱鞋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 辛亥時期社會風俗革命是對人的極大解放,是人的生存方式和發展狀態的歷史轉型, 開始了人的現代化歷程。


社會風俗為什麼不屬於上層建築

  社會風俗習慣只是屬於社會現象的一種,因此並不能歸類為上層建築。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之為“風”。 ...

求關於社會諺語

  關於社會的諺語主要有:   1、同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   2、到處留心皆學問,各行都能出狀元;   3、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很多精不了;   4、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5、滿招損,謙受益,自大一點臭;   6、虛心的人學十當一,自滿的人學一當十;   7、一日不讀一日空,一日勤學一日精; ...

... 把飲茶作為增進友誼社會交際的手段,它 ... 人化和上層社會推向民間,成為茶風俗的重要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關於小寒的知識與風俗 民間習俗和諺語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冷氣積久而為寒,小者未至極也。” 代表著小寒其實不是冬天時節裡面最冷的時候,只是有一點冷,雖然這個溫度是以前的情況,現在已經不一定了,但是也可以看出來為什麼叫小寒。   小寒的風俗   1、臘祭   “小寒”是屬於臘月的節氣,臘的木義 ...

202x年大暑有什麼傳統風俗 大暑的諺語都有什麼

  每一個不同的時間段裡面,我們都有很多的傳統民俗習俗,這些民俗習俗不僅是根據我們的氣候變化而逐漸產生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這些習俗,還可以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幫助我們農作物的生長,以及我們對於耕種時間的規劃。   2022年大暑有什麼傳統風俗   在大暑的時候,我們有一些比較有趣的傳統習俗,它給 ...

202x年小滿的來歷和風俗 小滿的諺語

  如果我們想要在小滿裡面參加一些活動,西數除了對於小麥的收成以外,還有養蠶的這個過程,祭祀養蠶,是我們對於祖先產生的這些文化,一種傳承和祭拜,讓我們在小滿更有樂趣。   2022年小滿的來歷和風俗   降雨量對於小滿這個時間段來說是格外的重要,它甚至會影響到田地裡面是不是會幹旱以及我們這一年的收成?有多少面 ...

穀雨的含義和諺語 這天有什麼風俗

  古語有云“清明斷雪,穀雨斷爽”,這就意味著,穀雨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具有非常明顯的氣候變化特徵,也意味著寒潮徹底結束,氣溫大幅度回升,那麼,穀雨除了氣候上的獨特性之外,還具備哪些含義和諺語呢?歡迎閱讀下面文章。   穀雨的含義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六個節氣,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於每年公曆四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