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秋分應該吃什麼?這7種傳統食物要記得吃

秋分應該吃什麼?這7種傳統食物要記得吃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到24日。這個時間是中國廣大農民開心的日子,這時候是莊稼豐收的季節。秋分是平分秋季的節氣,秋分這天,民間也有不少習俗,如豎蛋、拜神、吃秋菜、粘雀子嘴等習俗。那麼,你知道秋分節氣要吃什麼嗎?

  秋菜

  在嶺南地區,在秋分節氣,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其實是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喝秋湯意在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秋分天這天很多地方都有“豎蛋”的習俗,那麼“豎蛋”之後就是吃掉了。

  大閘蟹

  秋分時節,蟹肉肥美。螃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但螃蟹性寒,切勿大量食用。

  湯圓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嘴兒。

  芋餅

  老北京還有秋分吃芋餅的習慣,因為芋頭這種高熱量食品溫軟易消化,適宜秋天食用。

  田螺

  廣東許多地方,秋分還會有吃田螺的習慣,這個時候的田螺肉質特別肥美。

  桂花酒

  秋分的時候,桂花都已經開了,正是丹桂飄香的節氣,秋分前,勤勞的人家會準備白酒或者黃酒來浸泡桂花,做桂花酒,等到秋分節氣一到就拿出自家釀好的桂花酒來招待客人。

明日大暑要吃什麼?這7種傳統食物要記得吃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由此往後,天氣便要慢慢向秋天過渡。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都說“暑天無病三分虛”,在這種暑熱天氣裡,哪怕你不生病,也會顯得比較“虛”,也就是能量消耗比較大;因此,大暑時候應多吃一些清淡、益氣生津,清熱消暑又不失營養的食物。那麼,大暑節氣吃什麼好呢?

  伏羊湯

  伏羊一碗湯,不用大夫開藥方。在大暑時節喝上一碗羊湯,以熱制熱,排毒排汗。滾燙純白的湯汁,撒上翠綠的蔥花,濃郁的香味,肥而不膩,鮮而不羶。再配上一口剛出爐的燒餅,脆香十足,簡直絕了。

  仙草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大暑時節,在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等很多地區都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也叫涼粉草、仙人草,是一種藥食兩用的草本植物,由於它有神奇的消暑功效,被人們譽為“仙草”。將仙草的莖葉曬乾後熬水,再加入澱粉,放涼後就會凝結成凍狀了。

  麵條

  在北方,講究“頭伏餃子二伏面”,雖說麵條可以天天吃,但是在二伏這天,老字號華天延吉餐廳裡早早就會有不少市民排隊吃冷麵,冷麵以鮮香、酸、辣、甜、鹹,五味中和,再加上筋道的面、清爽的麵湯、泡菜牛肉雞蛋的配料的加入,二伏的時候吃上一碗,清涼又舒坦。

  喝茶

  由金銀花、甘草、夏枯草等10多種中草藥煮開,冷至成茶水使用,在夏天喝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在古代,都會給百姓免費提供,而現在部分藥店有提供。

  米糟

  米糟,就是醪糟、米酒,是以糯米為原料,蒸熟後加以酒麴天然發酵而成。吃起來酒香柔和口感香濃,既美味又養生。在福建等地區,有大暑節氣食米糟的習俗,將米糟加上紅糖、荷包蛋煮食,是一道簡單又祛暑熱的美食,據說這天食用能“大補元氣”。民間還有“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說法。

  薑茶

  曬伏姜、喝薑茶、吃薑汁調蛋是台州人大暑當日的食俗,因為薑汁能夠去除體內的溼氣,因此歷代傳承了下來。臺灣人民則十分流行在大暑這一天吃仙草與鳳梨,傳說這個時間的鳳梨最為好吃,仙草也是當地著名的小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老鴨湯

  南北各地流傳甚廣的食方是——大暑老鴨賽補藥,以老鴨慢燉後加入蓮藕、冬瓜、芡實、薏苡仁來煲湯,消暑滋補。老鴨是暑天的清補佳品,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

大寒節氣要吃什麼?這7種傳統食物要記得吃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每個節氣都有相應的飲食習俗。立春吃春餅、清明吃青團、臘八要喝臘八粥等等,但大寒該吃什麼,卻鮮為人知。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關於大寒有哪些飲食方面的習俗。

  大寒吃什麼傳統食物?

  雞湯

  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新增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羹

  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臘八粥

  雖然大寒節氣臘八已過,但是不妨礙大家在大寒再煮一鍋香濃美味的臘八粥,臘八粥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紅棗等一起熬煮,在寒冷的冬季除了能幫助人體提供能量之外,也有滋補禦寒的功效。

  蒸臘米

  天津人會在臘月最寒冷之時,蒸臘米。所謂蒸臘米,就是在大寒時節,家家戶戶會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淨蒸透,之後鋪攤在蘆蓆上,等冷透後曬乾,裝進乾淨的瓷缸內儲存,即使放上幾十年也不會壞。夏天吃這種米可以免瀉痢;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用蒸臘米煮食。對脾胃有益。


立冬什麼傳統食物呢 立冬節氣傳統食物記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為“四立”,自古就受到老百姓的重視。立冬節氣標誌著冬天的到來,民間有立冬進補的習俗。那麼,立冬要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立冬吃什麼好?   羊肉   羊肉是溫補食物,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在冬季食用羊肉既可以抵禦風寒,也可以補身體。冬日裡來一份鐵鍋燉羊肉,滿滿的一鍋 ...

中秋節什麼?10有美好寓意的傳統食物記得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民諺雲:“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事實上,除了月餅,全國各個地方,還有著自己的中秋習俗,一些寓意美好的傳統食物更是少不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吧。   1、柚子   很多地區有中秋吃柚子的習俗,因為柚子有 ...

立秋什麼 7傳統食物不可少

  今天已經是立秋了,不過秋老虎還正在發威中,炎熱的天氣仍然在炙烤著大地,出去外面想曬曬太陽吸收一下維生素D的,待久了不是中暑就是脫成皮,最輕微的也是變成黑人同胞。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因為古代農耕文明,立秋到了家家戶戶要早稻收割,晚稻移栽。那麼本期秋季飲食,帶你看看立秋吃什麼 ...

立秋什麼 7傳統食物不可少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 ...

8月10日入末伏,7食材記得給家人

  2021年末伏時間,8月10日-8月20日   明日就是末伏了,三伏天的最後一伏,也是夏秋兩季過渡的階段。這時候的天氣也將涼爽了,但是“秋老虎”發威還不可小覷,要注意防中暑,在飲食上更要注意順應節氣而食,才能讓家人平安度秋。   末伏養生吃什麼好   烙餅攤雞蛋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 ...

小寒什麼傳統美食 小寒當天6大傳統食物

  導語:“小寒”時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抵禦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選擇一些傳統食物來補補身體。那麼小寒吃什麼傳統美食?小寒當天這6大傳統食物要多吃。   小寒吃什麼傳統美食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 ...

202x年7月16日入頭伏 這些傳統食物記得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溫度最高的日子,這段時間也是比較潮溼悶熱的,三伏天一共分為初伏、中伏以及末伏。按照傳統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根據推算,2022年三伏天主要是從2022-07-16這天開始的,這天也是入伏。   在三伏天裡,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