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秋分節氣的由來+秋分由來簡寫100字

秋分節氣的由來 秋分由來簡寫100字

  秋分節氣的由來 秋分由來簡寫100字

  “鬥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80度,陽曆時間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舊曆說,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相等,可以說秋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從這一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學上,則把秋分作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雲:“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秋分習俗——豎蛋

  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秋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秋天來臨。其實,立蛋與秋分並不相干,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須低於蛋中部最大周長的曲線位置。在古老的傳說中,秋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天文學家介紹說,據史料記載,秋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秋天的來臨。

  據天文專家介紹,秋分這一天是時間的平衡,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定性最好。亦有觀點認為豎蛋與秋分無關,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同時,中國民間還有秋分豎蛋的習俗,一些地方在秋分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遊戲或比賽。

  據說,這一天最容易把雞蛋豎起來,其中還有一些科學道理。據專家介紹,秋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於豎蛋。

  其次,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也易於豎蛋成功。

  “豎蛋”遊戲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節氣詩歌 秋分節氣現代優美詩歌集

  秋分節氣詩歌 秋分節氣現代優美詩歌集

  《秋分》

  深藍中,一條不甚明瞭的分界線。

  寒暑、晝夜對等

  兩條平行線在天際延伸

  中庸的時光

  簇擁著金黃的事物……

  一簾清風明月,半窗斑斕山色

  雁南飛,葉歸土

  林木蕭疏,果實零落

  山坡上,收割的兄弟

  表情淡漠,姿態從容

  泥土由灰轉白,由軟變硬

  成熟的顆粒歸倉,捨棄的交給秋風

  還有一些留給田鼠——它們將在洞穴中

  度過嚴冬……

  露水轉白之後,不久

  就要降溫、降雪——天地自然之手

  自此收緊……

  滯留秋風朗月、山水田園間

  我已無所思,無所求……

  《秋分,或豐收的節日》

  光明與黑暗平分秋色,晝與夜的

  勢均力敵,成就了一隻鳥凌空穿刺的姿態

  豐收節裸露出

  豐滿的乳房,餵養一個飢餓的時代

  飽滿的種子被收入囊中,缺乏自滿的季節

  為一葉知秋的傷感

  放棄了對整個夏天的讚美,堆滿糧食的

  節日裡,物價上漲的

  焰火依舊灼痛了我們乾癟的口袋

  消費力下降的陰影一直困擾了一條巷子

  無法伸展的身體

  蜷縮的不是蛇,是一枚卡住喉嚨的魚刺

  平分秋色的棋局,各自收兵回營

  劍拔弩張的盛夏早已經變成一堆枯葉,一座

  可以高山仰止的豐碑,或詩

立秋節氣介紹100字 立秋的由來簡介

  立秋節氣介紹100字 立秋的由來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的來歷

  “立秋”還是一個收穫的標誌,所謂“秋不涼,籽不黃”,對於立秋,更多是有利農事的收穫。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因此也稱之為”立秋“。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一:秋神蓐收

  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裡》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女兒。

  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後,叫秋後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

  立秋的來歷民間故事二:一葉知秋

  《五燈會元》裡記載說: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於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立秋有哪些習俗

  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對於耕農的人們來說,秋天意味著一整年的收穫,也是好的意頭的節氣。

  立秋有什麼講究

  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食俗。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


秋分節氣由來

  1、秋分的地理學解釋;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從這一天後,北半球日短夜長。   2、秋分的含義;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 ...

秋分節氣由來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在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或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按照中國傳統的農曆二十四節氣,秋分意味著 ...

秋分節氣由來

  1、秋分的地理學解釋;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從這一天後,北半球日短夜長。   2、秋分的含義;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 ...

秋分節氣由來和習俗 秋分節氣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秋分是中國傳統的節氣,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越來越少。對於秋分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很多朋友都不是很瞭解,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秋分節氣的由來   秋分是古人為指導生活和農業生產而建立的。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十四節氣的本意是,我們的祖先為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經過多年的研究和 ...

秋分節氣由來和習俗 秋分節氣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秋分是中國傳統的節氣,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越來越少。對於秋分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很多朋友都不是很瞭解,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秋分節氣的由來   秋分是古人為指導生活和農業生產而建立的。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二十四節氣的本意是,我們的祖先為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經過多年的研究和 ...

秋分節氣由來和風俗

  秋分節氣來源於秋分這天正好是秋季90天的中間,有著“平分秋色”的顏色,所以叫做“秋分”;秋分的習俗有吃秋菜、粘雀子嘴、放風箏、送秋牛、祭月等習俗。秋分節氣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的9月22-24日交節。   秋分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秋分節氣的“分”代表晝夜平分的意思,這個節氣與春分一樣,秋分之 ...

秋分的來歷 秋分由來傳說簡短

  秋分的來歷 秋分的由來傳說簡短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我國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的天文位置。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