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秋陰不散霜飛晚下一句

秋陰不散霜飛晚下一句

  留得枯荷聽雨聲。出自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全文: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譯文:駱氏亭外竹林環繞,雨後亭外景物煥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賞析: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秋陰不散霜飛晚的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為:留得枯荷聽雨聲。該句出自於李商隱的名詩《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全詩內容: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詩以景寄情,寓情於景,用筆極為簡練,以竹塢、亭檻、流水、枯荷等極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絕妙的意境,並且把作者對崔雍、崔袞兩兄弟喪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詩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地傳遞出來。

綠陰不減來時路的下一句

  該詩句出自宋代的《三衢道中》。第一句寫“綠陰”,遊山歸來的路目,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二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減來時路的是什麼

  “綠陰不減來時路”的下一句是“添得黃鸝四五聲”,全句意思是“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該句出自南宋詩人曾幾的《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 ...

減來時路的

  1、綠陰不減來時路下一句:添得黃鸝四五聲。   2、原文:   《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 【朝代】宋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2、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 ...

君子報仇十年是什麼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沒有下一句,這句話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秦王三十六年,范雎為人陷害,魏齊疑他謀反,將他打的半死。於是范雎離開自己的家鄉遊說秦王。受大用。秦王四十六年,范雎殺掉魏齊。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 ...

處露降的是什麼

  冬雪雪冬小大寒。   全文: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是24節氣歌,說的是農曆的24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即: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即:立秋,處暑,白露, ...

眾鳥高

  眾鳥高飛盡的下一句是孤雲獨去閒。出自唐代李白《獨坐敬亭山》。此詩表面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雲獨去自在悠閒。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 ...

了生活的苦是什麼

  吃不了生活的苦,就得忍受生活的平庸。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我國傳統俗諺,意思是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愛戴的人。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眾的人。吃得了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謂“人上人”並不是一般功利 ...

磨要生鏽的是什麼

  刀不磨要生鏽的下一句是:人不學要落後。這是一句諺語,其意思是刀放在那裡很久不磨就容易生鏽,不鋒利;人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生存就很困難。   這句話的啟示是:現代社會就是一個學習型社會,沒有誰能夠不學習,還能在競爭中生存的。學習是終身的,無一時不學,無一事不學,無一處不學。而且學習的速度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