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於是始皇命李斯制定文字,他依據齊、晉等國的蝌蚪文,制定了一種小篆,即秦篆,筆畫力求簡化統一。
但又據史書記載,當時秦時視法家思想為上,故獄吏的工作十分繁瑣,一種新的更簡化的字型應運而生即隸書。雲夢秦簡就是用隸書寫成,可見當時官方已開始視隸書為官方文字。
衛國在秦國統一六國時,理論上還沒有覆滅,因為衛國在魏國被滅時,成為秦的附庸國,所以秦攻滅六國的時候,衛國不在秦國敵對的一方。直到秦二世登基的時候,也就是公元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才算真正滅亡。
衛國,中國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進入東周時期後由於內亂頻仍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殘破,依賴齊桓公的援助方才得以繼續存在,從此淪為小國。前254年,衛國淪為魏國的附庸國,秦滅魏後,又成為秦的附庸國。
1、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共執政了12年,在秦始皇死後的三年,繼位的秦二世被殺害後,過了三個月,被劉邦滅秦。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實現了大一統 並自稱為始皇帝。但因為秦始皇的殘暴不仁 和奢侈享樂 ,秦國是去明星並爆發了多處起義,秦王朝也有了衰敗之時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了他東巡的路途當中,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是滅韓,滅趙,滅燕,滅魏,滅楚,滅齊,策略是遠交近攻,先弱後強,逐一攻破,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去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
1、統一六國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要求;
2、秦透過商鞅變法增加了國力,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進了統一的到來;
4、地理位置優越,東函谷、西散關、北蕭關、南武關。河水為其護國之河,崤山為其屏障之山。六國則平原相連,征戰不已。 ...
1、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秦始皇統一幣制後,半兩錢就成了全國統一的法定貨幣,半 ...
1、前230年,韓國被秦所滅,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2、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秦滅六國又稱為秦朝統一之戰,指的是秦國滅掉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諸侯國後完成統一中國的戰爭。
3、這場戰爭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 ...
1、商鞅變法:國富兵強,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2、重用人才:各種人才在統一的過程中,能夠各盡其能發揮重要作用;3、正確策略:採用了近攻遠交的軍事外交策略;4、順天應人: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的要求。 ...
政治方面:
1、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因此自稱“始皇帝”。
2、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兼理國家監察事務;太尉負責管理軍事。以下設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縣一 ...
秦國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半兩。“秦半兩”的出現,標誌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誌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