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為了保持邊界安定、相互約束,帝王採用互換人質的制度。
互派人質起源於春秋時期“周鄭交質”,動機是取得互相信任。周王室自平王東遷以後,日漸衰微,再也無法控制諸侯國,以致發生了鄭莊公與周平王交換人質的事情。秦國交換人質到趙國是因為此為慣例,習以為常,並且當時發生了白起坑殺趙國40萬人的長平之戰,關東六國震駭務必,趙國上下義憤填膺,誓死報仇,而秦國並沒有發展到後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程度,暫時無法與六國聯軍相抗衡,只能求和入質,取得六國信任。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為了保持邊界安定、相互約束,帝王採用互換人質的制度。
互派人質起源於春秋時期“周鄭交質”,動機是取得互相信任。周王室自平王東遷以後,日漸衰微,再也無法控制諸侯國,以致發生了鄭莊公與周平王交換人質的事情。秦國交換人質到趙國是因為此為慣例,習以為常,並且當時發生了白起坑殺趙國40萬人的長平之戰,關東六國震駭務必,趙國上下義憤填膺,誓死報仇,而秦國並沒有發展到後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程度,暫時無法與六國聯軍相抗衡,只能求和入質,取得六國信任。
秦國滅趙過程:
公園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當時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掉了李牧、司馬尚。於是秦將王翦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然而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公園前226年趙嘉與燕軍合兵於易水之西會戰秦軍,戰敗後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公園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趙嘉,趙國亡。秦終於在滅趙之後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國家,於是統一中原。
戰爭過程:公元前二三六年,秦國乘燕國、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等十餘座城。趙軍守要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二三四年,秦軍攻平陽,殲滅趙軍十萬,殺趙將扈輒。接著揮軍北進,為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公元前二三二年,王翦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襲擾趙都邯鄲,自率主力由上黨郡出井陘,企圖將趙攔腰截斷,因李牧預先有防備,受阻還師。公元前二二九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公元前二二八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趙蔥戰死了,顏聚逃亡。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二二二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