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的兒子一共有23個,都姓贏,比較有名的兩個是扶蘇和胡亥:
1、長子扶蘇全名贏扶蘇,嬴姓,趙氏,名扶蘇,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應為趙扶蘇,亦稱公子扶蘇;
2、嬴胡亥,第十八子,史稱少子,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的兒子一共有23個,都姓贏,比較有名的兩個是扶蘇和胡亥:
1、長子扶蘇全名贏扶蘇,嬴姓,趙氏,名扶蘇,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應為趙扶蘇,亦稱公子扶蘇;
2、嬴胡亥,第十八子,史稱少子,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
秦始皇兒子姓嬴,即秦二世嬴胡亥,胡亥是名,嬴是姓,因為古代的姓和氏不一樣的,最早的時候姓是一個大族,氏是家族的一個支派,而秦朝的祖先是姓趙,趙是嬴的一個分支,在《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寫道‘’趙氏出自嬴姓,顓頊裔孫伯益,帝舜賜以嬴姓‘’,他們全名叫嬴胡亥和嬴扶蘇,是嬴姓趙氏,總之,秦始皇姓嬴,是論其總根,說秦始皇姓趙,是指其支系,說秦始皇姓呂,是講其實質,這三種說法都出自太史公,都有充分根據,沒有對錯之分。
1、王翦比秦國的功勳之臣白起有政治頭腦。白起之所以被秦昭襄王賜死,這主要是白起只會打仗,卻對政治一竅不通。在邯鄲之戰時,秦昭襄王屢次請白起出徵邯鄲,而白起就是不願意出征,甚至口出狂言,造成君臣離心離德,相互猜忌,最後造成白起被賜死的悲劇。而王翦就不一樣了,他不但能驍勇善戰,而且很懂政治。在滅楚之戰時,王翦帶走了秦國60萬大軍,這讓秦王嬴政非常的不放心,畢竟這60萬大軍幾乎是秦軍的主力。而王翦就像是嬴政肚子裡的蛔蟲,他不斷派人向嬴政求賜一些豪宅良田。這讓嬴政認為王翦是個沒有野心的人,反而對他更加的信任和放心。
2、王翦的急流勇退。在荊軻刺秦王事件發生後,王翦率領秦軍猛攻燕國都城薊,在攻下薊城後,燕王喜逃亡遼東,燕國已經名存實亡。這個時候,王翦就已經戰功赫赫,功高震主了。但王翦並沒有想著往更高的地方爬,反而向上書嬴政請求歸老。在滅楚之戰時,王翦被嬴政請出山,王翦率領60萬秦軍橫掃楚國,逼得楚國名將項燕兵敗自殺。滅楚之後,王翦在秦軍中的威望到達了巔峰,可謂是秦軍中的第一人。然而,王翦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屢次上書嬴政歸老。像王翦這樣的臣子,進退把握分寸,嬴政自然是喜歡的不得了。
3、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不殺有功之臣。嬴政不是那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君主,他有容人之心和廣闊的胸襟。在統一六國之後,嬴政對待有功之臣都是大肆封賞,從來都沒有殺害過一個功臣,像李斯、蒙恬、王賁等等。王翦可謂是遇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也是王翦能得到善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4、嬴政和王翦的君臣情義。王翦是秦王嬴政的心腹之臣,在嬴政還沒有親政的時候,他就時刻侍奉嬴政左右,保護嬴政的安全。在嬴政的弟弟成嬌叛亂時,秦國朝野上下一片動亂,而王翦始終堅定地站在了嬴政這邊。之後,更是由王翦率軍平定了成嬌之亂。後來,王翦一路輔助嬴政,剷除嫪毐,打擊呂不韋,讓嬴政成了真正的秦王。這種君臣之間的情義,嬴政始終都沒有忘記。在嬴政的一生中,他始終信任著王翦,視他為肱股之臣。而王翦也沒有辜負這種君臣情義,他為嬴政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為統一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