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秦州的歷史淵源

秦州的歷史淵源

  秦州一般指秦州區秦州區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西漢時置綿諸、上邽2縣。唐為秦州上邽縣。元為秦州成紀縣。明廢成紀入秦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為直隸州,隸甘肅承宣布政使司。

  1913年2月,秦州直轄地改為天水縣。

  1949年8月3日成立天水縣人民政府,縣治設今天水市。9月初,成立了天水市人民政府。

  1950年2月,西北軍政委負會正式行文批准設立天水市,治今天水市,天水縣移治天水井今秦州區天水郡村。

苗族銀飾的歷史淵源

  

  苗鄉俗語說:“錦雞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銀飾。”當你在苗鄉行走,無論是在人頭攢動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鋪路的村巷、山道,都會有三三兩兩的苗家阿雅(婦女)、黛帕(少女)穿著由花邊和銀飾鑲成的民族盛裝映入你的眼簾,尤其是那滿身銀光閃閃、環佩叮噹的銀飾,一定會令你的眼睛為之一亮。

  苗族來源於黃帝時的“九黎”,堯、舜、禹時的“三苗”,而商周時的“荊蠻”則是三苗的遺裔,與苗族有同源關係。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其中九黎的蚩尤就是苗族的領袖。

  秦漢時期,苗族主要集中在洞庭右岸的武陵地區,又稱武陵蠻或五溪蠻。隋唐時期,中央政府在邊疆地區建立羈縻州,史上最著名的唐貞觀三年,東謝首領謝元深率各支首領領進京朝貢。史書中記述,“東蠻謝元深入朝,冠鳥熊皮冠,以金絡額,毛帔,以為行縢,著履”,對當時苗族服飾有清楚的描寫。這時苗族婦女開始出現佩戴耳飾者,“婦人橫布二幅,穿中貫其首,號曰通裙。美髮髻,垂於後,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貴者飾以珠璫”。珠璫質地為玻璃一類,無疑這是千姿百態苗族耳環的雛形。宋元時期,苗族的穿戴型式,基本上仍與唐代一樣,但考諸當時苗人佩戴的飾物,最高以銅為材質,這說明在唐宋以前,苗族並未有飾銀的習俗。

  明代的史籍中才開始出現關於苗族佩戴銀飾的記載:“富者以金銀耳珥,多者至五六如連環”,“婦人盤髻,貫以長簪,衣用土錦,無襟,當服中孔,以首納而服之”。苗族人在明代時用銀飾為婚否的標示,“未娶者以銀環飾耳,號曰馬郎,婚則脫之。婦人染海、銅鈴、欒珠、結纓絡為飾,處子行歌於野以誘馬郎”。苗族銀飾在明代開始大量出現的原因據推斷有三:第一,貴州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建省,結束了過去的苗族分散狀態。第二,明代以前,交易不用銀錢,以物易物的商業交換形式在少數民族地區占主導地位。明代以後,銀作為通貨日漸普及;白銀的湧入為加工銀質飾物提供了材料,使銀飾的流行成為可能,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把銀錢當作飾物。其四,從歷史上看,由於戰爭及壓迫,苗族長期輾轉遷徒,“老鴉無樹樁,苗族無故鄉”的田諺即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把白銀作為飾物,同銀飾的昂貴和方便攜帶是分不開的。

  清代是苗族銀飾普及和流行化的時期,除了銀飾種類增多(如銀簪、銀環、項圍銀圈、銀釧等),在普遍化方面更是不分性別、老幼、貧富,都以佩戴為榮。由於追求銀飾的數量愈多愈重,佩戴風氣影響苗族銀飾的設計款式及造型,更成為苗人日常生活重要的標誌。

  另外,苗族銀飾在造型上有其穩定性,一經祖先確定形制,即不可改動,往往形成一個支系的重要標誌。苗家篤信銀器能驅邪逐崇、防陰氣戕害。古時苗民戴上銀脖圈,據說能戰勝作惡的“老變婆”,確保閤家平安。

  如今,苗族銀飾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保留著原始的韻味,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

歷史淵源

  綿陽曆史悠久,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縣以來已歷2100多年,以後曾名涪城、巴西、左綿、綿州等。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綿州為直屬州,進一步確立了綿陽的地區性行政中心內的地位。綿陽開始稱“綿”,始於1400年前的隋開皇五年(公元585年),因城北二里處有綿山而更名為“綿州”。1985年撤綿陽地區,建省轄地級市。


缽缽雞的歷史淵源是怎樣的

  1、樂山缽缽雞,起源於清代末年,流傳於邛崍,洪雅,樂山一帶,之前是把食物盛放在農家手工竹編的筲箕裡,旁邊放一個陶瓷調料缽缽,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每一片雞肉,雞雜都用一個竹片串好,每片一分錢,將選好的菜放入缽缽力浸泡入味,這是當時非常流行的市井小吃,進入二十世紀,人們對美食的追 ...

蘭溪的歷史淵源

  溪以蘭名,邑以溪名,蘭溪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發達;自唐咸亨五年建縣,迄今已有1320餘年,自古商貿繁榮,物埠民豐,素有三江之匯,七省通衢和小上海之美譽,是浙江中西部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蘭溪歷史悠久,自唐咸亨五年建縣,元元貞元年升為州,明洪武三年復為縣,隸金華府;民國3年廢府設金華道,道尹居蘭溪 ...

誰知道西南聯大的歷史淵源

  西南聯大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盧溝橋事變後,為儲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聯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 ...

中秋節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中秋節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秋節(別名:仲秋、秋夕、八月節、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Festival)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日期在農 ...

穆里亞文明的歷史淵源

  1、根達亞文明,此文明毀於洪水;   2、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在南極大陸,毀於地球磁極轉換;   3、穆里亞文明毀於大陸沉沒;   4、亞特蘭蒂斯文明在柏拉圖中有詳細記載;   5、託納提烏文明,2012年冬至終結;   6、精神的文明,2012年之後情感文明的昇華,人類的性情會改變。 ...

美國和伊朗關係的歷史淵源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就一直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美國對伊朗的稱呼從“問題國家”到“無賴國家”再到“邪惡軸心”,每個稱呼變化的背後都蘊含著伊朗在美國戰略中的地位的演變。到今天,伊朗已經被美國視為心腹大患,成為美國推行“大中東”計劃的最大障礙。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援下,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 ...

蘭州白塔山的歷史淵源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對大元帝國疆域統一過程中,曾致書西藏擁有實權的薩迦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稱花教)。當時薩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肅蘭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蘭州修塔紀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