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國尉戰國時期秦國的官職,原名是庶長,秦惠王之前主管軍政,是秦國最高官員。公元前334年之後,官位級別低相邦一級,分管軍政,一般由獲得大良造這一級爵位的人擔任,國尉可以掌管衛兵一千人。
大良造是最高爵位,在大良造之下從高到低爵位依次是大更、右更、中更、左更。秦孝公時,秦國在發動戰爭時臨時設國尉這一級軍官。庶長(即國尉)的副手左庶長和右庶長的官位也非常高,例如白起官位初為左庶長,爵位逐步由左更升至大良造、官位升至國尉。白起爵位升至最高階的大良造後被封為武安君。
秦朝國尉戰國時期秦國的官職,原名是庶長,秦惠王之前主管軍政,是秦國最高官員。公元前334年之後,官位級別低相邦一級,分管軍政,一般由獲得大良造這一級爵位的人擔任,國尉可以掌管衛兵一千人。
大良造是最高爵位,在大良造之下從高到低爵位依次是大更、右更、中更、左更。秦孝公時,秦國在發動戰爭時臨時設國尉這一級軍官。庶長(即國尉)的副手左庶長和右庶長的官位也非常高,例如白起官位初為左庶長,爵位逐步由左更升至大良造、官位升至國尉。白起爵位升至最高階的大良造後被封為武安君。
國尉是戰國時秦國掌軍政之官,為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與考核。國尉在戰國時期的晉、趙等國也有設定,職掌相類。秦朝的國尉職務與漢朝的太尉相當,但不列於三公,地位較低,與卿相若。秦昭王時在大良造之下,設國尉一級。論軍爵,以國尉低於將一級,“將短兵四千人”,“國尉短兵千人”。短兵具有衛隊性質。始皇時期的國尉是尉繚。在白起所書《史記白起列傳》中有記載。
1、太尉。太尉為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與考核。太尉在戰國時期的晉、趙等國也有設定,職掌相類。秦朝的太尉職務與漢朝的太尉相當,但不列於三公,地位較低,與卿相若。
2、護軍都尉。護軍都尉,執掌軍政,統領諸將。屬官有中護軍,領軍史,掌禁軍,參與武將的選補事務,遇將軍率軍出征時,則駐該軍監督軍政。
3、將軍。秦朝仿周朝制度,設定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位上卿,率軍鎮守邊郡。
4、另置上將軍、將軍,為臨時職務,有大征伐時選武將出任,軍還即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