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點:形體高大,崇尚寫實,手法嚴謹;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特點主要體現於俑像雕塑,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的變革有著直接的關係,標誌著秦代雕塑藝術的卓越成就,再現了秦軍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精神風貌,體現了王權的極度威嚴;代表作品: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主要特點:形體高大,崇尚寫實,手法嚴謹;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特點主要體現於俑像雕塑,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的變革有著直接的關係,標誌著秦代雕塑藝術的卓越成就,再現了秦軍奮擊百萬、戰車千乘、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精神風貌,體現了王權的極度威嚴;代表作品: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1、虛擬性:由於“所指”也處於“標記”的領域,社會現實也是由符號解釋構成的,不存在符號解釋之外的赤裸裸的事實,藝術生產因此就具有現實生產的意義,代表作《一億個機器人》;
2、事件性:由於取消了永恆的本質,一切偶發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義。後現代行為藝術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複性,用令人震驚的現場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關係和理性秩序,代表作《春風》 ;
3、觀念性:現代藝術的自律觀念遭到了顛覆,藝術單憑自身不足以構成藝術,有關藝術的理論解釋也參與藝術的構成之中;代表作《神來之筆》;
4、拼貼性:後現代的藝術也被認為是後歷史的藝術。在後現代藝術界中,將以往出現的各種藝術聯絡起來的時間脈絡已經失效,代表作《海內經》;
5、流行性:後現代藝術不再追求永恆的價值,同時反對高雅與通俗、精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別,這就使得藝術像消費社會的商品一樣,具有時尚、流行等特徵,代表作《社會契約論》。
1、畢淑敏,1952年10月出生於新疆伊寧,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心理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班畢業,註冊心理諮詢師。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2、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等。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7年,畢淑敏以36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發廣泛關注。
3、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女心理師》《鮮花手術》等暢銷書。她的《學會看病》選入語文(人教版)5年級上冊第20課。
4、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臺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臺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