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通“悅”,表高興、喜悅。這句話的意思是秦王一定會很高興見到我。
解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並很樂意見我。
《荊軻刺秦王》選自《戰國策 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透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俠義英雄荊軻的形象。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死。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高興)。
2、願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3、請辭決矣(“決”通“訣”,告別)。
4、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奉”通“捧”雙手捧著)。
5、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倉猝)。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8、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9、燕王拜送於庭(“庭”通“廷”,朝廷)。
10、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反”通“返”,回來)。
11、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顯露)。
12、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
13、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
14、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決”通“訣”)。
獨體字是以筆畫為直接單位構成的漢字,它是一個囫圇的整體,切分不開,從圖畫演變而成,獨體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是構成合體字的基礎。
在使用的漢字裡所佔的比例很小,但獨體字所佔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們不僅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從古使用至今,而且絕大部分同時又都是合體字的構成部件,作為偏旁構成合體字,構字能力極強,這使得獨 ...
丁寧,通“叮嚀”,指再三叮囑。此句出自《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的一樁婚姻悲劇。全詩350餘句,1700餘字。主要講述了焦仲卿、 ...
這句話沒有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其中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
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高興)。
2、願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3、請辭決矣(“決”通“訣”,告別)。
4、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奉”通“捧”雙手捧著)。
5、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倉猝)。
...
1.苟富貴,無相忘:“無”通“勿”;不要。
2.發閭左謫戍漁陽:“謫”通“謫”;適戍、發配去守邊。
3.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倡導。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
6.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 ...
對鏡帖花黃的帖通貼,是貼上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自木蘭詩。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