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程曼祺:炒作“傳統文化”的根源

程曼祺:炒作“傳統文化”的根源

  

  炒作傳統文化

  中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的《父親的病》,文中“經霜三年的甘蔗”和“先知秋氣的梧桐”,是對玄妙中醫的一種玄妙諷刺。

  而風水輪流轉,近年來傳統文化逐漸有回暖趨勢,周易、中醫、武術等傳統“國粹”成為人們追捧的物件。但在懷著各樣的目的參與到傳統文化復興潮流的人群中,也不乏魯迅提到的S城神醫式人物——他們名聲在外、修為非凡,卻有騙子的嫌疑。

  “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閆芳,就是這麼一位神人。在走紅網路的收徒儀式影片中,閆芳大師面對 幾個徒弟的輪番進攻,神情自若,瀟灑淡然。只見她一抬手,一甩肩,所有試圖近身者莫不大喊大叫,上躥下跳,彈開數米。這一段誇張到滑稽的影片引起熱議,閆 芳被不少網友視為騙子。9月10日的電視採訪中,央視記者親自上陣嘗試隔山打牛,證實這位突然走紅的太極傳人確實疑點重重。

  但這種對不符合科學常識或缺乏科學根據的傳統文化炒作,卻層出不窮。遠的有炒熱綠豆養生的張悟本以及收了不少名流弟子的李一,近的有甘肅省衛生廳真氣執行骨幹班中9天打通任督二脈的41位高人。

  對“傳統文化”的炒作不是個例,而成為一種現象。這是因為在當今中國,被玄化、神秘化的“傳統文化”很有市場,在經歷經濟快速發展和現代化程序的當下中國,有現實需求。這種需求既是商業的也是政治的,同時有社會心理層面的原因。

  從商業和市場的角度來說,在人山人海中,真有一批人信這種奇功異術。只要有這樣的人存在,閆 芳們就不愁跟隨者、響應者和交錢學習者。之前張悟本的萬能綠豆養生說和他的暢銷書,為他賺得盆滿缽滿;李一道長為徒弟們提供的高額道教修行“度假套餐”, 為他掙來了翻新擴建道觀之利。這些遊走在“文化產業”和“騙局”之間的“商界傳奇”,往往能為其組織者贏得暴利。因此,效仿者前赴後繼,絡繹不絕。

  從政治上來說,在國家提倡傳統文化復興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之下,不少地方把“搞文化產業”變成了“搞文化政績”,甘肅省衛生廳甚至專門開個骨幹班研究真氣執行。難道復興傳統文化,就是拉幫公務員來打坐運氣?而這個骨幹班花了多少經費,不得而知。

  有人說這反映了中國人愚昧迷信,沒有真正接受科學觀念,官員和普通民眾中皆有此輩。筆者倒是 認為這其實不僅僅是傳統觀念所致,更不是中國社會和中國人的特例。西方社會也曾發生過不少類似的事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狂飆歲月中,年輕人對大麻、幻想和 神秘主義的沉迷;50年代創立,至今依然活躍的山達基教(也叫科學神教Scientology)和各種盛行的催眠術……西方人在其漫長的歷史中,不是也有很多“愚昧”“神秘”“玄幻”的資源被挖掘或新造?

  對玄虛和神秘主義的追求和傾向,其實反映了人們對現代化和程式化生活的一種抗拒。在一切皆有規範和流程的今天,在科學技術越加發展,並且控制到方方面面的今天,人們似乎時不時願意相信有那麼些“不可解釋的現象”和“不可言說之物”。

  利用這種心態所進行的商業炒作和形式化復興,同時也是快速現代化程序中,中國社會浮躁氛圍的 側面體現。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目前這些“笑話”的過程性,不少“先進國家”都經歷過類似階段。另一方面,民眾對於傳統文化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存一份真的 溫情與敬意。國家政策在引導文化產業發展時,需要更多具體的政策來鼓勵真正的創新,打壓以“傳統文化”之名,行坑蒙拐騙之事的行為。

李零: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哪?

  我所選擇的四大經典(老子、孫子、論語和周易),和中國人的思想方法有關係。也是西方漢學家選擇的四大經典。因為西方人很重視思想史,比如他們講到希臘經典,一定會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些思想家的東西,所以他們在中國古籍尋找的也是最有思想和智慧的作品。我們研究西方要讀聖經,他們研究中國,在道教裡找本書,當做宗教經典也可以理解。而且傳統所說的經典從來都不是固定的,比如《論語》,無論在戰國還是漢代,都不會算作經,它在漢代曾被視為傳記,後來也恢復成經,所以經典的概念一直在發生變化,我講的“馮胡異同”裡,胡適先生一個重要的貢獻是,講思想史不獨尊儒家,重新拉回到諸子百家的範圍內來討論,所以儒家經典也是諸子文化所依託的一個經典,其實它還在子學的範圍內,而非經學。

  易學革命

  說到《易傳》和《易經》的關係,我們回過頭看《漢書藝文志》就知道,在當時,選擇術影響最大,所謂周易之學,雖然因為經學的作用,日漸被重視其思想內涵,但和今天一樣,大家對它的興趣主要在算命,所以仍作為一種術書在傳播,在術書列裡面,一方面,易學藉助經學的力量,另一方面,用顧頡剛先生的說法,漢代的學術中,儒學本身就大講陰陽五行,知識階層和統治階層也重視。陰陽五行,原本跟天文歷算選擇之書關係更大,但當時《周易》的地位已經改變了。從術書演變的歷史來看,周易在戰國秦漢時發生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跟我們自然科學史研究最密切的,是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到底怎麼形成,在《易傳》的闡釋下,《易經》獲得了新生命——它變成陰陽五行學說的一個經典。而且,中國的數術方技無所不在,本身卻沒有一個經典,大家要研究陰陽五行學說,只好將《周易》作為經典。中國思想史中,關係到宇宙論和中國古代自然哲學,《周易》有獨特的力量。所以一方面,我們是在講一個孔子的時代就在讀的最古老的經典,也要看到它在戰國秦漢所發生的後續轉變。這就是我理解的易學革命。

  《周易》一直被用於占卜,而撲克和占卜相似,都是機率統計學,占卜裡體現的投機心理是特別普世的,就像現在人們算命,求醫問藥一樣。希臘人不管幹什麼都要去神廟裡去找神諭。但時常又要走後門,不斷賄賂神廟的祭司,最終是想賄賂神改變結果。《左傳》裡也記載了人類這種相似的原始思維,一方面要卜筮,一方面對結果不滿,會多次占卜,還會故意做相反解釋。情況很複雜,經過多種解釋和占筮,有一定的隨意性,根據自己的意願,這需要去研究占卜的心理學。

  我們不能把中國當怪物,覺得外國有的中國就沒有,比如,自然哲學是西方概念,我們過去想到自然起源問題,在西方宗教中,首先有創世紀。那麼,中國創世紀在哪兒?中國人對宇宙怎麼看?對這點來說,中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是不代表沒有自然哲學觀。中國的宇宙論和自然秩序,集中起來就是陰陽五行學說。雖然,陰陽五行學說並沒有一本專著,而是散見在相關的自然科學分支裡。在科學昌明的現代,也未必能有人專門對其進行科學研究,通常放在哲學系裡,被搞思想史的人研究一下,但是中國畢竟是有這種傳統的,在當代,對具體學說而言,它對中醫理論的支配性較強。

  港臺學術

  講新儒家需要注意港臺學術的政治背景。即使在臺灣,文化也與政治運動相關。1966年,大陸在搞文化革命,臺灣搞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其內資源就是新儒家和其理解的傳統道,外部與美國當時一個基督教組織相關,這個組織在搞世界道德重整運動——要以基督教的道德來統一其他道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也是以儒家為核心。希望建立儒教,領導四大宗教。新儒家宣言,基本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非常相似,近年來大陸很多非常響亮的政治口號,是從臺灣來的,比如大愛無疆就是臺灣的淨空法師提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後來也歇了,原因就是李登輝上臺。但是他們那邊歇了,我們這裡興起了。

  臺灣學術這些年在中國放大,和中國現代思想界的生存狀態有關係,歷史基本都是吃後悔藥的,都愛往以前看。離我們最近的後悔藥就是臺灣,現在臺灣有一種神話,說傳統文化都在那裡。比如1948年底,蔣介石發動搶救大陸學院文化計劃,臺灣本地不知什麼叫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國民黨帶去的。

  臺灣學者有個比較好的優勢,就是沒有太多的政治運動,但學術也並非脫離政治。同樣大陸學者也沒有中斷傳統文化,中國文物也沒有全跑到臺灣去,絕大多數在大陸。學者也在這兒。你去看看中華書局、三聯、商務印書館的書目。古典文獻的出版都是很多的。對臺灣和大陸的文化要做公允的評價。

李妍:人文教育不能盲目依靠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引入課堂?

  一位曾任教多年的中學教師在他編寫的《人文素養讀本》中開門見山的問:“什麼是當代學生最缺乏 的?”。他的回答同樣令人驚心動魄:我們所培養的人才,並不缺乏知識與技術,但他們卻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在我們的 教育下,很有可能將出現有知識,有技術,但沒有文化,沒有人文關懷和素養的一代人。

  “有知識沒文化”,這就是人們對當下人才教育的普遍感慨。或正因為此,直指人文素養與人格教育的傳統文化教程,正意在尋找另一條教育之路。

  近日,國內唯一傳統文化教程———人教版《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在北京正式 發行。該套教材不僅將《論語》、《孫子》、《道德經》等經典文獻全文選入,還將京劇、茶文化等納入其中。課題組希望透過國學教育達到四個目標:良好的行為 規範、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為區別於語文課,該課程不要求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希望進行最基本的人的教育。

  拋開分數至上,沒有標準答案,新的傳統文化教程不是要去傳授純粹的國學知識,使學生成為知識 與技能上的“巨人”,而是要透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沉澱,傳遞一種人格的力量,回到最基本的人的教育。這在人格教育缺乏、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凸顯的當 下,不僅必要,也是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嘗試。

  應該看到,當下的教育積弊,已經不僅是學生和老師都淪為“分數的囚徒”那麼簡單。教育過分注 重知識的功能與技巧作用,卻忽視了知識應該傳遞給學生的道德與情操的力量。如此教育的結果,誠如北大教授錢理群所說:我們的教育正在培養一群精緻的利己主 義者。社會經濟在高速發展,精神卻沒有揚起來,人們陷入物質主義、實利主義、消費主義、犬儒主義的泥淖,最終釀成了精神與文化的危機。前段時間出現的幼師 “虐童”案,就讓公眾痛感當下人文教育缺失,物質與功利主義盛行,對整個社會心理造成了巨大傷害。

  精神與文化的危機,需要合格的教育去救贖。“教育必須培育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先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這是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過的話。而要喚醒這種力量,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傳播文化、打造人文、塑造人格,回到人的教育。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諸如《論語》、《孫子》等經典文獻,京劇、茶道等民族傳統,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回到人本身的文化。他們不僅是古代思想文化體系的重要一環,更在很多時候以經典文化的魅力,傳遞著傳統行為規範、道德操守、審美情趣的力量。

  國學教育當然不是純粹的道德教育課,但人文素養與完善人格的培養,原本也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 過程。任何時代,人格的教育與塑造都不可或缺。一百多年前,我們擯棄舊習,吸納西方文化,也是期望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善我們這個民族的人 格。回到今天,“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些儒家思想的核心,又何嘗不是傳統社會人立足於社會的根基?

  丟掉的優良傳統,應該重新找回來。而這次的新傳統文化教程,其實就是要學生從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中,感知道德良知的厚重、傳統文化的力量、生活文化的情趣,有了這些,才可能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期待,這項課程能夠真正突破應試的禁錮,完成人的教育。


陳佔彪傳統文化缺位與社會危機

     中國傳統文化-古琴   近年來,重新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並有意識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復興,已成為學界、官方和民間的共識。傳統文化復興的“必要性”蘊涵在長期以來與傳統文化缺失相關的三大社會危機之中:從文化安全層面看,面臨著開放社會中文化的“失傳”和“失守”問題;從精神慰藉層面看,面臨著物質社會中精神的“ ...

身邊的傳統文化中國民間的財神信仰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徵平安;利,象徵財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項 ...

中國傳統食品粥的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經過了數千年的沉澱和創新已經演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中國的粥文化是伴隨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而產生的,粥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食物。接下來就由小編我向大家介紹中國傳統食品粥文化。   在喝粥早已不是單單為了果腹,除了養生外,簡直在中國形成了“粥文化”。   食粥養 ...

飲食文化韓國傳統飲食文化

  韓國的飲食偏向於自然健康,主要是以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搭配組成的菜餚。這樣的搭配能讓營養更容易被人所吸收,從而使人身體更加健康。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飲食文化吧!   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韓國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最近,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 ...

詳解山東飲食文化傳統民俗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揚地,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都出生於魯國,山東是一個非常有有文化特色的地方。同時,山東的飲食文化傳統民俗也是相當的出名。那麼,大家知不知道山東飲食文化的傳統民俗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炊具與食具   一、炊具   鐵鍋,又稱大飯鍋、大 ...

傳統文化的沿襲蘇州市評彈團簡介

  一門藝術想要傳承下去,除了師徒的關係還有著什麼樣的方式呢?蘇州評彈現如今也有著出眾的蘇州市評彈團,除了專注於表演以外還有著許多教授的學員。   那麼,本期看看蘇州市評彈團簡介。   蘇州市評彈團隸屬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掛蘇州評彈學校實驗演出團牌子,為市屬事業單位,正科級建制。蘇州市評彈團原址在蘇州宮 ...

傳統文化解讀古代對美女的稱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對於美女的追求都是不少的,古代的美女直到如今都是名留青史,對於那些不同的美女都有著不一樣的稱呼。   那麼,本期傳統文化盤點古代對美女的稱呼。   還想了解》》中國古代飲食器具   “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