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類含有的纖維素和果膠等多糖,人類體內沒有轉化多糖的酶,食草動物有,可以將草裡面的植物蛋白和澱粉轉化成脂肪和動物蛋白。食草動物一般是雙胃,前面一個相當於食物儲藏袋,後一個胃才是用於消化食物,有反芻行為,一般在休息時候可將食物吐出再反覆咀嚼,細嚼慢嚥,胃內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消化纖維素,以澱粉酶為主,胃壁結構分為4層,胃的蠕動能力較強,消化快。
草類含有的纖維素和果膠等多糖,人類體內沒有轉化多糖的酶,食草動物有,可以將草裡面的植物蛋白和澱粉轉化成脂肪和動物蛋白。食草動物一般是雙胃,前面一個相當於食物儲藏袋,後一個胃才是用於消化食物,有反芻行為,一般在休息時候可將食物吐出再反覆咀嚼,細嚼慢嚥,胃內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消化纖維素,以澱粉酶為主,胃壁結構分為4層,胃的蠕動能力較強,消化快。
竊蛋龍不是食草的,也不是吃肉的,屬於雜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身長1.8到2.5米。大小如鴕鳥,長有尖爪、長尾,推測其運動能力很強,行動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堅韌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跑起來速度很快。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竊蛋龍是吃肉的恐龍。竊蛋龍長1.8~2.5米,重25~35公斤,它每隻手上長著3個手指,上面都有尖銳彎曲的爪子。第一個指比其它兩個指短許多,這個指就像個大拇指,可以向著其它兩個指呈弧狀彎曲,能把獵物緊緊抓住。竊蛋龍憑藉兩條長長的後腿與腿上3個壯實的爪,可以高速奔跑。在大多數關於恐龍的圖畫和書籍中,竊蛋龍往往被描繪成利用喙敲碎蛋殼,偷取蛋而吸食的形象。但是,1993年在同一地點發現了更多的竊蛋龍化石的身邊也有類似的蛋,其中有一個蛋裡還有竊蛋龍胚胎的細小骨頭,由此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馬克·羅維爾博士認為,竊蛋龍絕對不是偷蛋而被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蛋,是它在危險到來時用長爪呵護著幼小的生命。他還認為,竊蛋龍的食譜主要是淡水中的蚌、蛤類,因為在湖成邊緣沉積中有更多的竊蛋龍被發現。至此,70年沉冤終於昭雪,但按照命名法,這個名字詛咒還是要繼續下去,不過從此竊蛋龍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將改變,它不再是“偷蛋賊”,而是盡職盡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