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是重要的,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缺一不可,我們遵循著既定的節氣習俗,按照二十四節氣歌所描述的那樣,在該耕種的時候耕種,在該收穫的時候收穫,而夏至就是種植水稻的季節。
冬至餃子夏至面
民間有這麼一個說法“冬至餃子夏至面”,這時候北方一代的人們都會選擇來一碗好吃的涼麵。當夏至到了的時候,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麵館人氣很旺。無論麵館的四川涼麵、擔擔麵、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麵等等,各種麵條都很“暢銷”。
夏至忌諱剃頭
從清朝的時候開始流行一項禁忌,在夏至的時候不能剃頭,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說,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祭神祭天祈國安
古時候人們將夏至確立為了一個十分隆重的吉日,繁華的程度可以和端午節媲美。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導語:轉眼夏至將至,意味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夏至在24節氣算是比較特殊的節氣之一,相比於其他節氣,人們會比較重視一些,所以會在這天舉行一些習俗活動和儀式。那麼,你知道夏至有什麼風俗和講究嗎?一般民間夏至節氣有什麼忌諱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夏至有什麼風俗和講究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禮樂的方式,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故《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
夏至稱人
在古代,夏至日稱人,以驗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時夏至稱人習俗,表達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強烈願望。
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古時還有給牛改善伙食的習俗。古人會在夏至日煮麥仁湯喂牛,據說牛喝了身體壯,能幹活,不流汗。
互贈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婦女有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之習俗。《酉陽雜俎·禮異》載:“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這些皆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婦女以此相互贈送,來消暑避伏。
美食:
夏至美食
熱面: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夏至羹: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雲“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生菜、涼麵: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麵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慾,但是又不至於會因為過於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麵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夏至蛋:湖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叫“吃夏至蛋”。湖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於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裝上,繫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去蛋殼將蛋吃掉。民間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雲“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餛飩:無錫人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民間還有吃了餛燉之後為孩子量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身體健康的習俗。
荔枝:廣州粵語地區和廣西的欽州、玉林等地區都非常喜歡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兩者合吃不熱。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適量。
夏至餅: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麵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芽、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
新麥: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遊戲。
豌豆糕: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於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天還要吃碗涼麵稱稱體重。
夏至面
過水麵:山東各地在夏至的這一天裡是要吃涼麵條的,也就是過水麵,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裡撈麵吃,對於小孩子來說已經不只是吃飯了,更是一種遊戲,充滿了樂趣。
麥粥:江蘇無錫的人在夏至這一天,早餐會吃麥粥。麥粥不僅是清香宜人、健脾養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緩解人們“苦夏”時的食慾不振,同時還可祛溼利尿,是夏至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狗肉: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雲“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莧菜和葫蘆:某些地區夏至當天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會到孃家吃飯,舅舅家就會準備莧菜和葫蘆做菜,寓意吃了莧菜就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
圓糊醮:“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戶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籤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並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講究忌諱:
1、忌諱剃頭理髮
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夏至日忌諱剃頭的習俗來源於清朝時期,據說這天不僅要按時起居,不準撒謊罵人,而且這天如果剃頭理髮則影響人的財運。
2、忌坐門檻
江蘇、浙江等地,夏至日坐門檻,俗信坐門檻就會患疰夏,夏至日氣溫比較高,因此最好坐在陰涼的地方。
3、忌有雷雨
農諺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對農民來說,最害怕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因為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古時候,人們忌諱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小暑和大暑的區別 小暑和大暑節氣有什麼不同
1、時間不同
小暑時間是在每年7月7日前後(7月6日-8日)。大暑的時間是在7月23日前後(7月22日-24日)
2、太陽位置不同
小暑時,太陽到達黃經105°。大暑時,太陽到達黃經120°。
3、氣候特點不同
小暑時節,氣候特點是氣溫升高,進入伏旱期。大暑時節正值三伏中的“中伏”階段,氣候特點是高溫酷熱。
4、三候不同
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一候是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二候是指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三候是指,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一候是說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大暑,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古人認為在小暑期間,天氣還沒那麼炎熱,不到一年中最熱的日子,所以稱小暑,只有到了三伏天才是最熱的季節,所以稱為大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俗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我們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在三伏天裡中伏的氣溫相對於初伏和末伏又會更高,這也就意味著大暑的氣溫肯定會普遍高於小暑,畢竟大暑是在中伏天,但是小暑連伏天都沒進,總的來說大暑的氣溫是高於小暑的。
小暑養生和大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1、溫水比涼水健康
小暑和大暑的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流失過快,很多人為了解渴就一次性喝大量的水。更是有不少人喜歡喝冷水,但大量喝水會使血液濃度降低,引起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
天氣熱人體溫度高,這時候喝上冷水就好像在燒紅的炭上澆水,噗嗤的,腸胃怎麼可能受的了。所以平時喝溫水最好,《養生智慧》也提到如果出汗多的話,可以飲用糖鹽水、茶水等,補充礦物質,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消暑湯茶。
2、食療養生
盛夏陽熱下降,太陽把地上的水蒸發,水氣上騰,溼氣充斥,所以在此小暑大暑,感受溼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健脾養胃、清熱解暑為宜。
薏米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古老的藥食皆佳的糧種之一。在《養生智慧》中認為薏米性寒,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溫的功能,對平衡血壓和血脂也有好處。
《本草綱目》中提及薏米“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 駐容、輕身延年”。
而薏米的吃法有多種多樣,民間多是用來煮粥。由於是後來具上的保健食品,所以其製作方法多。一般說來,都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配著其他保健原料煮粥補養。
小年和小年夜的區別 小年和小年夜有什麼區別
小年是北方的節日。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小年夜是南方的節日。南方臘月二十三是官家送灶、二十四是百姓送灶,小年夜是除夕前一天。
什麼是小年夜
小年夜,中國傳統節日,即傳統的祀灶日。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 ...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區別
清明與寒食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兩者來源的歷史故事不同。第二,兩者的名稱不同。第三,兩者所祝願的事情不同,清明是節氣,而寒食則是一個民俗,寒食主要體現的是一個歷史典故的紀念意義。
清明節和寒食節有什麼區別
清明節和寒食節的區別:原本是兩個不同含義的節日
寒食節亦 ...
小年和大年的區別 小年和大年有什麼不同
小年大年的日期、習俗均不相同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 ...
我國的地域廣闊,有時候北方已經飄雪,南方依舊豔陽高照,呈現不一樣的景象,但到了深冬時節,相信都阻止不了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南下,而且寒冷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還區分了不同的時令,下面就來看看其中各有什麼特點。
冬至和立冬的區別
首先是節氣到來的順序不一樣,冬季的全部時令排序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
我國的地域廣闊,有時候北方已經飄雪,南方依舊豔陽高照,呈現不一樣的景象,但到了深冬時節,相信都阻止不了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南下,而且寒冷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還區分了不同的時令,下面就來看看其中各有什麼特點。
冬至和立冬的區別
首先是節氣到來的順序不一樣,冬季的全部時令排序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 ...
棉纖維與棉花是一種東西。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上被覆的纖維,也叫棉花,簡稱棉。它是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纖維製品具有良好的吸溼透氣性,柔軟保暖。棉花主要是一年生的。由棉籽上的表皮細胞發育而成。在中國各棉區廣泛種植,已取代樹棉和草棉。 ...
1、有區別。
2、行政級別不同
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城市,而漢口是武漢市轄區內的一個區域,漢口被分割為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三個區。
3、概念性質不同
武漢市正式的官方行政區域,而漢口自1949年後就不再是一個官方的行政區劃名稱,雖然現在還說漢口,但是在地域行政區劃上並沒有漢口這個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