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麼意思呢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春日的繁盛花事匆匆謝幕,夏天的俊朗身影款款而來,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描述的那樣,“轉眼之間,春日闌珊,風的氣味變了,夜幕的色調變了,聲音也開始帶有異樣的韻味,於是遞變為初夏時節。
立夏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螻蟈鳴。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螻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為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龍也【一名曲蟺】,《歷解》曰:陰而屈者,乘陽而伸見也。
王瓜生。《圖經》雲: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及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糝,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鄭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隱居以辨其謬,謂菝葜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遵生八箋》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螻蟈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
立夏的氣象特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夏節氣的到來作為夏季的開始。立夏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而在氣候學中,夏季是指春季過後氣溫上升到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22℃以上的時段。
“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農曆把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複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適用全國各地。那麼在這“立夏”節氣來臨之際,全國不同地域什麼時候能迎接萬紫千紅的夏季呢?
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上的始日劃分為夏季開始,由常年(指多年平均)夏季開始日期分佈圖可以看出:我國的西沙、中沙、南沙諸島四季皆夏。4月上旬夏季漫步來到雷州半島。“五一”節,暑夏進入江西,湖南南部。“六一”前首都北京也已入夏。6月底,夏天才姍姍來到黑龍江省的中部地區,再向北去,天氣過涼,按照22℃指標就沒有夏天了。因此,這裡也就是夏季腳步的終點,有夏區的盡頭。
我國西部地區,準噶爾和塔里木盆地都在5月份始有夏熱,但拔海接近海平面的吐魯番盆地4月份就早早進入夏天了。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廣大地區,由於海拔很高,夏季特別涼爽,例如西寧、拉薩、昆明等都已達不到夏天的溫度了。
小寒是什麼意思呢小寒節氣的含義解釋
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不過,民諺:“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
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
三候雉始鴝
“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這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後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
小寒諺語: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小寒大寒,準備過年。
臘七臘八,出門凍煞。
臘七臘八,凍死寒鴨。
臘七臘八,凍裂腳丫。
三九、四九,凍破碓臼。
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小寒節,十五天,七八天處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變冬閒舊習慣。
一早一晚勤動手,管它地凍九尺九。
寒露是什麼意思呢 寒露節氣的含義及寓意
寒露代表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結了。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
寒露節: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節氣三侯:
1、鴻鴈來賓。鴈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通書》作來濱。濱,水際也,亦通。
2、雀入大水為蛤。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國語》雲:雀入大海為蛤。蓋寒風嚴肅,多入於海。變之為蛤,此飛物化為潛物也。蛤,蚌屬,此小者也。
3、菊有黃華。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故言有桃桐之華皆不言色,而獨菊言者,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寒露習俗活動:
1、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代表性食品。因為“糕”與“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說法,所以在重陽節登高時吃糕,預示步步高昇。
2、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盛行。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能夠避難消災,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戴,還有插在頭上的。多數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描述。
3、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恰逢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始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聞名,以詩聞名,以愛飲酒聞名,也以愛菊聞名,後人學習他,便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把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更接近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流行,當時的菊花就有許多品種,千姿百態。在民間,人們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凌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主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更為昌盛,且不僅在九月九日,但仍然以重陽節前後最為昌盛。
4.登高
寒露時節的重陽節是農曆九月九日,民間又稱“雙陽節”。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告訴我們,到了唐朝,中原地區“九九登高”、“遍插茱萸”已沿襲成俗了。
小暑是什麼意思呢 24節氣小暑的含義解釋
小暑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其中,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即為小熱。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大暑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天氣也將越來悶熱和潮溼,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時至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大地便不再 ...
立夏和夏至都是夏天的節氣,馬上就要進入五月份了,你知道立夏與夏至的區別是什麼嗎?立夏和夏至各代表什麼意思呢?2022年農曆五月要注意些什麼呢?歡迎來檢視。
夏至
代表的是夏天中間,每年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是晝最長夜最短的日子。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 ...
大暑是什麼意思呢
“暑”就是熱的意思,大暑,顧名思義就是很熱。
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時節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 ...
穀雨是什麼意思呢 穀雨的含義是什麼
穀雨即“雨生百穀”,是指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穀雨節氣到來之時,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穀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有利於穀物生長。雨生百穀, ...
穀雨是什麼意思呢 穀雨節氣的由來
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穀雨,顧名思義也就是播谷穀雨的意思。換句話說,這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因為在穀雨時節雨水會增多,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穀雨前後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關於穀雨是什麼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穀”之說。“清明斷雪,穀雨斷 ...
出了三伏天,暑氣將止,靈感已至;飲杯葡萄,等秋來到。我們的生活可以開啟新的篇章。在處暑前後的這幾天,暑氣消退,漸行漸遠,秋風已至,風輕雲淡。中午的時候,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氣溫地變化,不會向過去一樣酷熱難耐。
處暑的處的意思
其實就是夏天快要結束的意思。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 ...
大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大暑是什麼意思呢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則指炎熱之極。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
大暑氣候特徵:高溫溼熱、雷暴頻繁。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農作物成長。《逸周書》曰:“土潤溽暑(溽暑,指潮溼而悶熱)。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