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立夏的由來簡介

立夏的由來簡介 立夏節氣的由來典故

  立夏的由來簡介 立夏節氣的由來典故

  立夏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按照氣候學的標準,5天平均氣溫達到22℃才算夏季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立夏時節的候溫同氣候學標準大致接近,而這一地區正是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由此看來,二十四節氣把立夏節這天作為夏季的開始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

  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並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關於立夏的傳說一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 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眾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並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 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 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並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關於立夏的傳說二

  立夏“稱人”的第二種傳說與三國時的蜀後主劉禪有關。

  三國末期,後主劉禪經營的蜀國已是兵微將寡國力不繼。這一年魏國大將鄧艾奉命率大軍伐蜀,兵逼劉禪投降。蜀國有位忠臣叫正,他對鄧艾提出“劉禪乃一國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後不能受到半點虐待,不能瘦一星半點肉,不然寧死不降”。鄧艾答應了這一條件。

  劉禪投降後被帶到了當時魏國的都城洛陽,魏國公封他為安樂公,賜給他住宅、綢緞萬匹、美女百名。劉[禪從此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竟沒有半點忘國之恥。第二年正叫人給劉禪稱了一下體重,這忘國之君不僅沒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國演義》裡有詩說“追玩作樂笑顏開,不念危土半點哀。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才。”

  各地立夏飲食習俗

  五色飯: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吃軟菜: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吃蝦面:舊時,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

  吃“光餅”:福建一些地區立夏有吃“光餅”習俗。

  “七家粥”: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輯穆,一心去夏耕夏種。

立夏的由來簡介

  1、立夏節氣一到,意味著夏天就將開始,此時的溫度明顯升高,炎暑降臨,同時農作物也靜茹旺盛生長,因此夏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

  2、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3、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半年節由來簡介

  農曆六月十四,位於蕭山最南端的樓塔鎮大同一村佳山塢自然村迎來了一個獨特的節日——“半年節”。奔忙了半年的佳山塢村民紛紛邀請各地的親戚趕回家團聚,過這個夏日裡的年節。對佳山塢的村民來說,“半年節”在一年中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村民們一般都要殺豬、宰雞鴨、裹粽子、放鞭炮、宴請賓客。這熱鬧的情景如同傳統的春節。漢族歲時傳統節日。流行於福建、臺灣地區。農曆六月初一(也有說是六月十五舉行)。節時,家家用紅麴,米粉做成半年丸,祀神祭祖後全家聚食,以祈求事事如意圓滿。

    半年節由來

  幾百年前的某一年夏天,佳山塢村大旱,水稻沒法下種,番薯、山竹全都枯黃了,村民們卻只能“望天興嘆”。當聽說供在諸暨紙槽塢的王三相公有降雨的神力,渴盼甘霖的佳山塢村民派人前往請來王三相公的牌位,供在村口的廟裡。虔誠地敬供了七天七夜後,果然喜降甘霖,一場透雨使佳山塢重新生機勃勃。第二天,也就是農曆六月十四日,佳山塢村民敲鑼打鼓地將王三相公送回諸暨。沒想到,結實的轎槓壓斷了三副,王三相公就是不肯起身。村民們焚香祝告:感謝王三相公神力,保佑佳山塢村風調雨順,願年年今日獻牲供奉。祝告畢,村民們順利地將抬著王三相公的牌位送其回諸暨。從那年起,佳山塢村就有了個“半年節”。

  農曆六月十四,位於蕭山最南端的樓塔鎮大同一村佳山塢自然村迎來了一個獨特的節日——“半年節”。奔忙了半年的佳山塢村民紛紛邀請各地的親戚趕回家團聚,過這個夏日裡的年節。對佳山塢的村民來說,“半年節”在一年中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村民們一般都要殺豬、宰雞鴨、裹粽子、放鞭炮、宴請賓客。這熱鬧的情景如同傳統的春節。

  關於“半年節”的由來,在當地有不同的說法。據79歲的俞善福老人說,幾百年前的某一年夏天,佳山塢村大旱,水稻沒法下種,番薯、山竹全都枯黃了,村民們卻只能“望天興嘆”。他們聽說供在諸暨紙槽塢的王三相公有降雨的神力,渴盼甘霖的佳山塢村民偷偷派人前往請來王三相公的牌位,供在村口的廟裡。村裡人虔誠地敬供了七天七夜,果然喜降甘霖,一場透雨使佳山塢重新生機勃勃。第二天,也就是農曆六月十四日這天,佳山塢村民敲鑼打鼓地抬著王三相公的牌位送其回諸暨。沒想到,結實的轎槓絕壓斷了三副,王三相公就是不肯起身。於是,村民們焚香祝告:感謝王三相公神力,保佑佳山塢村風調雨順,願年年今日獻牲供奉。祝告畢,轎身頓然一輕,村民們順利地將抬著王三相公的牌位送其回諸暨。從那年起,佳山塢村就有了個“半年節”。

  如今,有關“半年節”由來的說法是否真實已非重要,生活富裕起來的佳山塢村民過“半年節”已不為求雨,而將此演變成親人團聚的又一重要節日。據瞭解,就在緊鄰佳山塢村的毋嶺村,每年也都要過“半年節”,只是他們的“半年節”的日子是六月初一。

  半年節簡介

  “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所以會特別感到氣候炙熱難耐。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小暑大暑無君”,意思是說,小暑、大暑這兩個節氣的天氣十分酷熱,很多人因為熱到受不了,就顧不面子把衣服脫掉,這樣子不但不禮貌,也失去了君子風範了。

  在夏天裡午後下場雷陣雨是稀鬆平常的,不過如果連著幾天都沒有下雷陣雨的話,就要注意天氣預報看看是否有颱風要來了,並且做好防颱準備。因為,這個時節是颱風最頻繁的時節,而且這種情形也是眾多臺風即將大舉來襲的警示喔!

  此時正逢小朋友放暑假的時候,酷熱的天氣不免讓人會想到海邊遊玩戲水,可以消消暑氣。不過,在這裡提醒大家出門玩水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沒有救生人員的河邊溪水,並且隨時注意自己的安全,才能在炎熱的夏天裡體驗玩水的樂趣喔!

  農曆六月一個“年”差不多也過了一半,所以舊時民間有做“半年”的習俗,然現代人多不知有此節日;早期民間都非常重視這個節,詩人鄭大樞的“風物吟”中,描述“半年節”說:“六月家家作半年,紅團糖餡大於錢;嬌兒痴女頻歡樂,金鼓叮鼕嚷暑天”。“紅團”又稱“半年圓”就是現在的“湯圓”,以糯米磨成漿,瀝水份,搓成紅白兩種顏色,糯米具有粘性,搓成圓形,“黏”寓意“家和團結”。“圓”是“圓滿團圓”,配以甜湯,表示“甜甜蜜蜜”,由此可見先民對米食不僅變化無窮,還都有很深的意義。

  六月初六是“天慶節”,傳說這一天會“開天門”,是人間與天庭神仙溝通最好的日子,所以要到寺廟燒香祈禱,時運欠佳的人更要在這一天到寺廟“補運”,供品有一樣米糕,上面放一枚蛋;四周擺著龍眼乾,祭禮神明完畢,剝去蛋殼及桂圓殼,叫“脫殼”寓意除去黴氣,氣象煥然一新,否極泰來。凡此都是藉著“年節”,對一個人的精神做一些鼓舞作用。

  半年節傳說

  《中國民間文學整合》(蕭山卷)中有一段關於“半年節”由來的記載:據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年這一帶(樓塔鎮佳山塢村)從清明開始,就是晴天,天天大太陽,日日太陽猛。就這樣一直晴了九九八十一天,直曬得土地乾裂,這一方百姓是肚中飢餓還可熬,口乾舌燥實難當。

  就在大家叫天天不應,呼地地無聲的時候,這裡來了一位白髮老翁。大家看到這位白髮老翁,一副道骨仙風的模樣,就紛紛上前求告。老人看了看乾裂的土地,看了看老人、小孩乾枯了的身體就嘆了一口氣說:“我可以幫助你們,但你們要象(像)過年一樣,熱熱鬧鬧,歡歡喜喜,一定要高興三天。”說完老人就不見了。人們將信將疑,但死馬當作活馬醫,還是試試看吧。大家知道過年要殺豬宰羊,舂糕做酒,可如今荒年荒災,一無所有,如何是好?還是女人們有主意,她們弄來幾張紙,用紙糊雞鴨,用紙糊豬,弄來竹節當鞭炮,雖然沒有大魚大肉,倒也熱熱鬧鬧。到了第三天,當人們手拿著清香對天跪拜的時候,“霹拉拉(啦)”一聲雷響,下起了大雨,那雨真大呀,大家望著天空,讓身子在雨裡淋著。

  雨下透了,老百姓趕緊耕田種稻,想不到,這一年的晚稻特別好,比往年多收了三五成,老百姓感激那位老人,大家不會忘記,老人來的那個日子是六月十四(農曆)。

  到了第二年六月十四,老百姓為了紀念那位老人,又過起年來了。這一次家中有東西了,他們用真雞、真鵝、真豬,高高興興過了年。從此以後,(佳山塢村)就留下了這個“半年節”的習俗。

  除了上述傳說外,在民間還流傳著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幾百年前的某一年夏天,樓塔佳山塢村大旱,水稻沒法下種,番薯、山竹全都枯黃了,村民們卻只能“望天興嘆”。他們聽說在諸暨紙槽塢的王三相公有降雨的神力,渴盼甘霖的村民悄悄派人前往請來王三相公的牌位,供在村口的廟裡。村人虔誠地敬供了七天七夜,果然喜降甘霖,一場透雨使佳山塢村重新生機勃勃。第二天,也就是農曆六月十四這天,村民敲鑼打鼓地抬著王三相公的牌位送其回諸暨。沒想到,結實的轎槓被壓斷了三副,王三相公就是不肯起身。於是,村民們焚香祝告:感謝王三相公神力,保佑佳山塢風調雨順,願年年今日獻牲供奉。祝告畢,轎身頓然一輕,村民們順利地抬著王三相公的牌位送其回諸暨。從那年起,佳山塢村就有了一個“半年節”。

  二說:很久以前,有一年朝廷徵兵,把佳山塢村所有青壯年都徵走了,村裡只剩下老弱病殘。眼看親人們就要遠行,不知何時才能重返故鄉,村民們決定提前過年,讓遠行的親人們過了這個夏日裡的新年再走。此後,這個習俗流傳至今。即使是在“破四舊、立四新”,王三相公雕塑被毀,嚴禁再過這一節日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半年節”也在村民們的“偷偷摸摸”中延續了下來,從未間斷。

  歲月流逝,年輪更迭。800多年來,不管“半年節”的由來留下了多少種版本,不管說法是否一致,對今生今世的人來說,已不重要。現在富裕起來的佳山塢村民,過半年也不再是單純為了企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半年節”漸漸演變成為親人團聚、祝福安康的一個傳統節日,內涵越來越豐富,歡度的人數越來越多,喜慶的氛圍越來越濃烈。

  半年節習俗

    佳山塢“半年節”歷經八百多年

  “半年節”的習俗,最早主要是福建閩南地區的漳州人和泉洲籍的同安人所過的節日。曆書上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自農曆元月到六月剛好半年,這個節日主要是慶祝農作的豐收,民眾為了感謝天地神明與祖先的默默庇佑,使得該時節能有農碩的農作收成,生活飲食無虞,因而準備應節的供品祭祀而來。在臺灣早期的漳州籍、同安籍人士,仍保留吃“半年圓”的習俗。先將湯圓和牲禮祭拜神明及先祖,以示謝恩之意,然後全家才共同食用,也是象徵團圓的美意,所半年節又稱半年圓。後來這個習俗在臺灣很多地區流行起來。

  由於半年節多在農曆六月初一或十五祭拜,正逢民間每月初一、十五拜土地公犒將的日子,所以一般多在當天準備牲禮等祭品、和半年圓一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默默庇護。

  “半年節”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

  說起“半年節”,話就得拉長一點。筆者所知,在蕭山,除了樓塔鎮佳山塢村保留這一傳統習俗之外,與其相隔百步的毋嶺村也有過“半年節”的習慣,過節內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惟有不同的是時間,佳山塢村是農曆六月十四,而毋嶺村則是農曆六月初一。據說,在蕭山周邊諸暨、富陽等地一些鄉村,也在沿襲“過半年”的風俗。另外,假如放眼全國,就會驚奇地發現在福建、廣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也有歡度“半年節”的傳統習俗。當然,過節的時間、形式、內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福建漳州的“半年節”是農曆六月十五。在閩南農村一直保持吃“半年圓”的習俗。這種圓丸只有“冬至圓”的一半大,不帶湯,多染成硃紅色。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添上豐盛的菜餚,閤家進行半年“小圍爐”。

  漳州的“半年節”風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紀明朝中葉,漳州月港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一個港口,市鎮繁華,倭寇海賊伺機騷擾,尤其是夏糧收成後,賊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襲擊,見人便殺,見物便搶。於是,人們就安排在農曆六月十五,提前過“小年”,蒸些小圓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婦在盤碟上將圓丸疊成山狀,並在頂端放上一顆帶殼的龍眼乾。這“桂圓”寄託著主人“富貴”、“團圓”的願望。

  湖南益陽有個“中元節”,時間則是農曆六月初六,簡稱六月六,為“天貺節”。始於北宋真宗年間(998-1022),“天貺”即“天賜”之意。真宗以第二次降“天書”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為“天貺節”,並於岱廟修築“天貺殿”。湖南各地,特別是洞庭湖地區的人們將此日當作“嘗新節”或“半年節”。是日,人們常以七線禾穗置於飯上蒸熟,首先敬祖宗,然後給家狗嘗食,最後人們自己吃。以示不忘祖先賜福,不忘天狗從天宮偷來稻種撒播人間之恩德。傳說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區農民起義首領楊么是在六月六生日。這天,特意歇戰,洗曬戰袍。在七仙湖區,有“六月六,曬紅綠”、“人曬衣裳龍曬袍”之說。後來,在六月六這天,各地人民都有翻曬衣被和書籍的習慣。從此,寺廟祠堂也有翻曬經譜之習俗,故又稱“曬譜節”。是日,人們還有洗澡、洗衣等清理個人衛生的習慣,並流傳至今。

  廣西龍勝紅瑤是瑤族的分支之一,泗水是紅瑤聚居的鄉。那裡除了春節,紅瑤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半年節”。農曆七月十四,莊稼成熟了,而一年的收穫也有了一半,自然要熱烈慶賀一番,“半年節”由此而來。“半年節”那天,除了備有美酒佳餚宴請賓朋好友,還要舉行一項傳統的活動——“打旗公”。“打旗公”原為紀念清末泗水紅瑤起義民族英雄的一項活動,後演變為一種祭祀祖先、保平安、慶豐收的傳統活動,現在也成為紅瑤人民一項傳統體育專案。

  廣西資源縣五排地區“六月六”。從資源縣城向西南方向,沿途60多公里,設有車田、兩水兩個苗族鄉和河口瑤族鄉。歷史上,這三個鄉統稱“五排”。在五排這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眾多的傳統節日中,“六月六”算得上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

  六月六日這天,凡是新近二三年中嫁出去的女兒,夫妻雙雙都要到女方家裡過節,已經訂婚,還未結婚的男方,也要去未來的岳丈家過節。既然要去過節,就要“送節”,即送節日禮品。送節的禮品包括雞、鴨或新鮮的豬肉、糖、酒,但不可或缺的禮品是粽子。因此,在五排地區,最能反映“半年節”氣氛的,就是六月初五“家家戶戶包粽粑忙”的情景。在六月初五下午,走入五排村村寨寨,撲鼻而來的是家家戶戶散發出來的粽子香味。

  六月初六。清晨,村村寨寨殺豬的叫喊聲此起彼落。之後,家家戶戶你一串,我一串買回豬肉。上午,通往各村的山道上,一對對身著盛裝的小兩口,手提雞鴨,肩挑粽子,雙雙送節把孃家還;間或會看到打扮標標誌志的後生,隻身躲躲閃閃走在山路上,禮品遮遮掩掩裝在提袋裡,前去送節——孝順未來的“泰山大人”。遠遠地,後生心中的“西施”早已倚門偷覷,望眼欲穿,企盼“阿哥”的到來。中午後,家家殺雞宰鴨,酥炸蒸炒,準備豐盛的節日晚餐。節日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資源縣的五排苗鄉六月六,除了殺雞殺鴨、包粽粑之外,還有一項獨具特色的“洗龍身”、“曬龍袍”的地方土俗。這天,村村寨寨的年輕人和中年男女都要下河去洗澡。據傳統習俗說,這天下河洗澡就如洗了龍身。龍身護體,一年都會消災免難,祛病驅邪,保身心健康,一年平安。這天,小溪、河溝一片喧譁,洗澡人的歡笑聲、喧譁聲,把山雀驚得難以在山麓棲息。

  今日佳山塢“半年節”別樣鬧

  “半年節”年年有,今年過得別樣“鬧”。“半年節”前夕,《蕭山日報》曾先後作了兩次專題報道:由蕭山區旅遊局、樓塔鎮人民政府、蕭山區攝影家協會舉辦的“2007快樂鄉村遊暨千年古鎮民俗遊啟動儀式”,將於7月27日在樓塔鎮佳山塢村舉行。屆時,好客的佳山塢村民將邀請您到家中做客,邀請您欣賞各種文藝節目,邀請您觀摩古老而神奇的祈雨儀式,親身感受佳山塢村“半年節”的隆重、喜慶和熱鬧。訊息不脛而走,人們奔走相告,紛紛給報社的報名熱線打電話,預約參加佳山塢“半年節”的系列活動,意欲盡情地享受鄉村遊和民俗遊的無窮樂趣。

  六月十四(7月27日)早晨,雖是高溫依舊,驕陽似火,卻阻擋不了人們趕赴佳山塢歡度“半年節”的熱情和腳步。有的坐著空調旅遊車,有的駕著嶄新的私家車,有的騎著靈便的摩托車,有的踏著輕巧的腳踏車,有的手搖扇子一路步行,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趕赴同一個目的地——樓塔鎮佳山塢村。通往村口的那條並不寬闊、水杉林立的瀝青公路上,呈現出一派車流如梭、人流如潮的熱鬧景象。

  過毋嶺村,一個群山環抱、山巒疊嶂、翠竹遍野、綠樹成陰的山塢映入眼簾。透過車窗,只見村道兩側懸掛著一串串紅燈籠,猶如兩條紅色的巨龍連綿不斷伸向村中,正在喜迎來自城鄉各地的賓朋好友;臨近村口,有一個倚路而建的迎賓彩門,綠色的松枝、柏枝隨風搖曳,好似在向遠道而來的異鄉客招手致意;進入村口,兩邊分別懸掛著“共建共享品質生活,建設富裕和諧新樓塔”、“創生態經濟重鎮、興生態文化大鎮、建生態人居名鎮”的紅色橫幅,平添了幾多喜慶的氛圍;在村辦公室門前廣場上,有一個臨時搭建的遮陽綵棚,頂端有一條“熱烈歡迎各位領導和來賓前來樓塔光臨指導”的橫幅,表達了東道主的一片真誠之心。

  走進涼棚下,筆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很快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佳山塢村原黨支部書記陳水校。兩個月前,筆者一行曾來到佳山塢村塔山岡尋找蕭山與富陽、諸暨交界的界樁,帶路的嚮導便是老支書陳水校。朋友重逢,倍感親切。互致問候後,老支書自然而然把話題轉到“半年節”上。他說:“‘半年節’年年過,今年別樣鬧。在區旅遊局、區攝影家協會、樓塔鎮政府的重視和支援下,把‘2007快樂鄉村遊暨千年古鎮民俗遊’的啟動儀式在我們村舉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浙江日報》 、《杭州日報》 、《蕭山日報》、蕭山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紛紛趕來採訪,因而今年‘半年節’肯定是熱鬧非凡。”看著老支書忙得不可開交,筆者不忍心再耽誤他的時間,一番寒暄、交流後,與他握手作別,端起相機,到現場去捕捉多姿多彩的喜慶場景。

  在一個飛鏢比賽現場,一些年輕人爭先恐後擠到前面,幾位神鏢手正在試比高低;一位中學生模樣的年輕小夥,將手中飛鏢向上一揚,飛鏢迅速飛向靶心,絲毫不差擊中10環……真是功底不淺、技高一籌,毫無懸念地奪冠勝出,輕輕鬆鬆地將裝有土特產的漂亮禮籃收入囊中。

  樓塔鎮管村的村民專程趕來為“半年節”助興,在現場設定的一個反映鄉村文化的“百猜百對”擂臺,寫有“一家兩口愛竹林,十八妙齡方寸心,又有點墨讀詩經,栽花除草百姓勤”、“初上青山不帶刀,十人九個沒有到,口吃香楂香又甜,又回家裡種禾苗”等謎語聯的紅色條幅整整掛滿一條走廊。藏頭詩、字謎、物謎、譯古文、動腦筋……形式豐富多彩,內容風趣幽默,吸引眾多肚裡“有貨”的男女老少駐足觀看,伸長脖子,一邊默默朗誦謎聯,一邊撓頭思考推敲。一位戴著眼鏡的小學女生,突然破解謎底,興高采烈地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份紀念品。隨後,她又把目光轉向“有人做伴”、“午添短豎一長橫”、“花即一半”請打三字的謎聯,沉思片刻驚訝地說:“那不就是‘半年節’三個字。”一旁的圍觀者紛紛為她的機智、聰明所折服。與此同時,村裡幾位愛好書法的“秀才”,在現場鋪展紅紙,揮毫潑墨,大顯身手。“問山清水秀清淨舒適生態寶地何處尋”、“古今傳奇奇傳古今古往今來傳不盡中華兒女奇事奇聞奇情奇志”等端莊、流暢、秀麗的文字躍然紙上,一副楹聯一揮而就,贏來圍觀者的嘖嘖稱讚聲和熱烈擊掌聲,讓來自城市的遊客一飽眼福,分享“農民種文化”的豐碩成果。

  與此相鄰,有兩位滿頭銀髮的耄耋藝人,亮出自己的絕活,精心地製作各種彩燈,剪、扎、貼、糊……動作嫻熟,技藝精湛,做成的羊、猴等動物彩燈形象逼真,憨態可掬,栩栩如生,令圍觀者讚不絕口。其中一群少男少女,擠到老藝人身旁爭相觀看,問長問短,愛不釋手。毋庸置疑,這些自幼耳濡目染民間藝術的童男童女,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佳山塢村民間藝術新的傳人。

  臺灣的傳統節日——半年節

  在臺灣有過半節的習俗,農曆六月是一年的一半,人們把六月初一到十五這一時段稱為半年節。這時的天氣一般很熱,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之說,即以夏至日起,十天為一伏,稱為頭伏、中伏、末伏。由於夏伏較熱,食慾不振,故人們飲食上較需謹慎。傳統習慣中新娘,初伏時就會被孃家接回家小住一陣子,以免過於勞累,稱為“歇夏”;結婚較久的媳婦也可趁此回孃家小住,省親敘舊。此一習俗目前在臺灣一些農村還被沿用,在六月初六、或十六、二十六,任選一日返回孃家,也是:“歇夏”的遺習。作媳婦的回孃家時要帶“等路”(禮物),等到回婆家時也要準備禮物,稱為“款禮路”,多則十二項,少則六項,其中多有棟藍、洋傘、扇子、龍眼、木屐、四方糕仔等物,象徽吉祥。

  六月梅雨已過,故有以六月六日為“暴衣節”的古俗,諺語有云:“六月六,暴龍袍。”民間即在此暴曬衣被、圖書等物;以往老人有準備“壽衣”的習俗,也取出暴曬,稱為“張壽衫”。主要是為了去除梅雨的黴氣,並準備曬後收藏冬衣,此為具有古代衛生教育功能的節日。這一習慣與大陸其他地區民俗是一樣的。


感恩節的由來簡介

   從“五月花號”到“新英格蘭”   感恩節的創立早於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當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處女地時,位於大西洋彼岸的英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此時的英王詹姆士一世獨尊國教,大肆打壓其他的宗教。信奉加爾文教,不滿國教的清教徒面對殘酷的迫害,選擇了出走。他們要尋找一個信仰 ...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簡介 冬至吃湯圓的寓意和象徵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簡介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立秋節氣介紹100字 立秋的由來簡介

  立秋節氣介紹100字 立秋的由來簡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

立秋為什麼要吃西瓜呀 立秋吃西瓜的由來簡介

  立秋為什麼要吃西瓜呀 立秋吃西瓜的由來簡介   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害痢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痢痢”落疤自愈,結果果真如此,以後漸漸形成習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啃秋”。   此風俗約在清代影響南方,立秋江浙滬等地的西瓜已進入末市,人們對立秋吃西瓜的緣由做出了種種 ...

春分由來簡介 春分節氣是怎麼來的

  春分由來簡介   每年公曆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 ...

穀雨節氣介紹簡短 穀雨的由來簡介

  穀雨節氣介紹簡短 穀雨的由來簡介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堆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 ...

大暑的由來和風俗 大暑由來簡介

  大暑節氣的由來   節氣由來︰《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後十五日鬥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後為小,望後為大也”。大暑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