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立秋節氣的風俗+根據時間看有哪些

立秋節氣的風俗 根據時間看有哪些

  我們有很多的節氣,其中立秋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傳統的節氣之一,在這一天擁有很多的習俗和習慣。一到了立秋這一天,往往天氣開始轉涼,所以大家會在這個時候貼秋膘,補充能量和營養,以及還有很多其他習俗,比如啃秋的習慣我們一直都有保持。

  立秋的演算法

  每個節氣都有計算的方式,立秋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氣之一,自然也有具體時間的計算,它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暑去秋來之意。每年在陽曆8月7~9號,時間比較固定,今年是8月7日上午9時許;而農曆立秋節氣日子變化較大,有六月和七月早晚立秋,今年是在農曆6月18日。這個節氣,是由暑期到秋季一個逐漸轉涼的過渡性時間段,溫度起伏較大。

  需要貼秋膘

  貼秋膘這一說法,其實也是立秋的一個習俗。當人們步入立秋的時節,民間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此稱之“秋膘”。在夏季因為缺覺、出汗、食慾不高等原因,使得身體消瘦,體質下降,因此立秋後要把身體虧欠的透過食療補起來。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

  啃秋的習俗

  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人們說什麼到時機了需要啃秋,其實也是立秋的一種習俗。啃秋以前講究立秋這天吃西瓜。過了立秋節氣,吃西瓜就要講究中午熱的時候少吃一些,不能像夏季肆無忌憚的吃西瓜。現在立秋,啃秋的時候,家裡也會煮些玉米、花生和毛豆,以及吃些西瓜等瓜果。根據村裡老人們講究,吃西瓜咬住秋天的到來,也有提前慶祝秋季豐收之意。現在主要就是一個時令節氣的儀式感。

2019年大雪節氣是什麼時間?有什麼樣的節日風俗?

  大雪節氣為廿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雖然在地域遼闊的中國處於大雪節氣中不可能都會出現下雪的情況,但是在大雪這一天之後天氣也會開始變得越來越冷,降水量也會跟著增多。當然大雪節氣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可能每年大雪節氣時間的到來都是不一樣的。那麼,2019年大雪節氣是什麼時間呢?

  一般來說,大雪節氣的時間在新曆的12月6日或者7日或者8日,而對於2019年來說,這一年的大學節氣日期為12月7日。當這一天到來之後,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會按照大雪之後的節日風俗來生活。

  2019年大雪節氣是什麼時間?有什麼樣的節日風俗?1

  醃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覆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後取出,將醃出的滷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乾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滷,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簷下晾曬乾,以迎接新年。

  2019年大雪節氣是什麼時間?有什麼樣的節日風俗?2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部分地區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進補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大雪節氣前後,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臍橙雪橙都是的當家水果,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

  2019年大雪節氣是什麼時間?有什麼樣的節日風俗?3

  吃紅薯粥

  大雪以後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裡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紅薯含有大米、麵粉缺乏的賴氨酸,賴氨酸可促進人體上皮細胞的成熟,一直抗癌因子與細胞中蛋白質的結合,可提高人體抵抗力,秋冬吃紅薯還有防燥的功效。

  2019年大雪節氣時間是12月的7日,從7日之後正式進入了廿四節氣的大雪節氣,所以這天之後可以適量的“補”一下,以抵擋大雪降溫帶來的寒冷。

小暑節氣的風俗 小暑的活動有哪些

  小暑節氣的風俗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入暑之後,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閒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夥吃起暑羊來。而此時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小山羊,吃了數月的青草,已是肉質肥嫩、香氣撲鼻。

  2、食新

  民間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時節“食新”的習俗。農民會用新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後五穀豐登。然後人們開開心心地品嚐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麥炒熟,然後磨成麵粉後用水加糖伴著吃。這種吃法,早在漢代就有,唐宋時期更為普遍。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3、封齋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物。

  4、吃伏面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過後就進入伏天。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飲食上,人們會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

  5、垂釣

  盛夏酷署,不適於進行劇烈運動,宜於做怡情養性的活動。在柳塘垂釣。披襟當風,則是最令人愜意的閒情逸趣。

  6、鬥畫眉

  畫眉,其眉如畫,叫聲婉轉,富於變化,有如百舌鳥。雄者善鳴好鬥,人們多喜歡蓄養。將畫眉放在高籠中,懸掛在廊之下,精心餵養,極具樂趣。畫眉聲音悠揚,極為動聽,可以解悶添興。

  7、小暑舐牛

  在山東臨沂地區,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有;“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的飲食習俗

  中國古代講究“食藥同源”,在特定的時節,透過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可以起到養生祛病的功效。小暑之後很快就要入伏,為了應對酷夏的炎熱,民間也總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食品。

  炎炎夏日,一般人都會感覺蔫蔫的,胃口不好。所以這個時候的飲食呢,要多選清淡的食物,食材要側重健脾、消暑、祛溼等功效。在我國很多地方,有“小暑吃藕”的習俗。據說這個習俗開始自清朝咸豐年間,藕一方面與“偶”諧音,有成雙雙對合合滿滿的寓意,另外在文人墨客筆下,藕也因出淤泥而不染被賦予了高潔的品行。而從食物本身來說,藕也有健脾開胃的作用,適合夏天食用。

  除了吃藕之外,在南方的一些地區,有著“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小暑前後是吃黃鱔的好時節。黃鱔作為食品,按中醫的說法有著祛溼、滋補的功效,而小暑前後正是黃鱔最為肥美的時候,確實也很適合食用。


處暑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處暑節氣的由來和習俗哪些

  導語:處暑時節的到來,太陽不再炙烤,盛夏漸行漸遠,秋意愈來愈濃。那麼,處暑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處暑節氣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處暑的來歷和風俗   處暑的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

大雪節氣吃什麼 大雪節氣適合吃的食物哪些

  大雪節氣吃什麼   大雪節氣適合吃羊肉、蓮藕、紅黏粥等食物。古代有諺語:“冬天進補,開春打虎”,所以大雪節氣的到來就是在提醒人們要開始進補了,進補的作用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健康過冬。羊肉具有暖中補虛、禦寒祛溼的功效,歷來就被作為冬季禦寒和進補的佳品,在冬天可以常食。 ...

夏至節氣吃什麼 夏至食物哪些

  夏至節氣吃什麼   1、熱面   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2、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雲“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 ...

穀雨節氣的詩詞 穀雨詩詞哪些

  穀雨節氣的詩詞 穀雨詩詞有哪些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薯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730-910),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姿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著有《玄真子》集。   西塞 ...

清明節一般什麼風俗 清明的民俗哪些

  清明節一般有什麼風俗 清明的民俗有哪些   掃墓祭祖   寒食、清明掃墓的民俗在唐代時已經相傳成俗,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寒食民俗的上墳祭掃列入禮典,允許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員行一樣的上墓拜掃禮,以展子孫孝思。[1] 上墓奠祭準備祖先生前愛吃的食物,祭拜後哀泣辭別,可在看不到祖先墳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餘饌,不可作樂,表 ...

清明節一般什麼風俗 清明的民俗哪些

  清明節一般有什麼風俗 清明的民俗有哪些   掃墓祭祖   寒食、清明掃墓的民俗在唐代時已經相傳成俗,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寒食民俗的上墳祭掃列入禮典,允許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員行一樣的上墓拜掃禮,以展子孫孝思。[1] 上墓奠祭準備祖先生前愛吃的食物,祭拜後哀泣辭別,可在看不到祖先墳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餘饌,不可作樂,表 ...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端午節民俗活動哪些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下面就具體來看看這些風俗吧。   端午食粽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