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
2、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1、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
2、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民國學界有兩個瘋子,那就是章太炎和黃侃,章太炎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跟人大打出手。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謝本師》裡就說,先生“自己以為政治是其專長,學問文藝只是失意時的消遣”。
1869年,章太炎出生於浙江餘杭的書香門第,祖父為他留下了5000多卷藏書。到他父親時,家勢開始衰微,因此更加註重對子女的教育。為此還立下《家訓》,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要求子女們不得對清廷卑躬相事;二是希望子女們精研經史,而不是專心於詞章、書畫等。這兩條家訓,成為了章太炎日後走向革命道路、精研學問的人生起點。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比較複雜,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佈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