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都是不相同的,在呈現的形式上也是不一樣的。那麼你知道,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嗎?端午習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是為了紀念屈原,也是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紀念屈原是五月初五這一天眾多傳說中,也是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原本是端五,在《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雲:“仲夏端五,端,湯也。”亦名“端陽”、“重五”、“重午”。
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大概是春秋時期,民間開始興起過端午的做法。其實追溯起來,遠古時期以龍為圖騰的民族,會在這一天祭祀先祖,並祈龍施雨,以助農耕。
到了春秋以後,人們把龍的祭祀與屈原、五子胥、越王勾踐,以及與夏至節令的惡月禳疾聯絡起來,形成了歷史上對端午節習俗起源的多種解釋。
因此端午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不僅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等眾多願望。正是因為端午節有很多方面的傳說,因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比較多。
端午習俗有哪些
1、包粽子
我們中國人從古時候起就很講究儀式,端午節包粽子的文化,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流行起來。包粽子,吃粽子,還拿粽子祭祀水神。後來愛國詩人屈原投江之後,粽子被作為紀念屈原的祭祀方式之一。
雖然端午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但南北方關於粽子文化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包法不同,味道也不同。
北方粽子
北方人的粽子是甜的,一般由糯米、大黃米、紅棗作為原料,有的地方還會用果脯。豆沙等作為原料。包出來的粽子形狀,一般是大三角形與小斜四角形,剝開後好看又好吃。蘸點白糖,味道更好。
南方粽子
我曾在南方生活一段時間,也許是從小長在北方,粽子香甜的味道已經深入骨髓,所以對於南方的粽子口味始終有些無法接受。
因為南方的粽子以鹹為主,餡料有五花肉、鹹蛋黃、冬菇、蝦米、綠豆等等。個人認為南方粽子的種類要比北方的多,個頭也會較小一些。
2、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大的活動之一,這項活動在南北方都會舉辦。傳說因為屈原投江後,百姓害怕有魚食他的肉體,所以透過投粽子、賽龍舟等方式,把魚蝦趕跑。事實上,賽龍舟這項民間活動早在遠古時代已經形成,發源地在沅陵,比紀念屈原要早3000多年。
古時賽龍舟前會舉辦一些祭祀儀式,點香燭、供水果粽子等,是古時人們為了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所做的儀式,代表一種美好的心願。
賽龍舟的專案先後傳入日本、越南、英國等地,在2010年是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如果所在的城市沒有賽龍舟比賽,建議爸媽當天與孩子一起觀看新聞聯播。每年端午節,新聞聯播都會播放各地賽龍舟的一些盛況,讓孩子感受節日的氣氛與賽龍舟所傳遞的力量。
3、系五彩繩
端午節前,奶奶會給兩個孩子繫上五彩繩。這五根細線擰成的五彩繩,包含著奶奶對孩子們的關愛,寓意著驅邪避災,祈福納吉。
現在孩子們慢慢長大,我會邀請他們一起製作五彩繩,把他們的關愛也送給家裡的長輩。
系五彩繩並不是因為迷信,而是從古至今流傳而來的一種習俗。不是隨便五種顏色就可以,而是青、白、紅、黑和黃。這五種顏色對應著《易經》陰陽五行學說中的金、木、水、火、土。孩子動手製作五彩繩,既可以瞭解端午節的意義,又能瞭解一些中國傳統文化。
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的願望。
中國的歷史悠久,形成了許多有趣的節日,不過不是每一個節日都能夠成為我國的法定節假日,享受三倍的工資的,而端午節便是其中的一個,端午節是大家所熟悉的,相信沒有誰會不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同時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不單單隻有包粽子一項。
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吃粽子基本上是人人都知道的端午習俗,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粽子並不是為了紀念屈原才有的,卻是因為紀念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歷史上,粽子又稱筒粽、角黍、食筒、飯筒、裹蒸等等。粽子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按晉代周處的《風土記》所說,粽子之義“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時之象也”,“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進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這就是史籍上端午較早的記載。後來則傳說是為紀念屈原才食粽子。據《續齊諧記》所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簡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雲三閭大夫,謂曲日:“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並帶楝葉五絲花,遺風也。
端午浴洗晦氣
在廣東一帶的地區關於端午的習俗是端午浴,孩子們苦草麥藥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則到江河、海邊沖涼,謂之洗龍舟水,洗去晦氣。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端午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賽龍舟祭屈原
端午最重要的一項習俗便是賽龍舟了,賽龍舟的歷史悠久,從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立春與屬相
現在的農曆,過去稱為夏曆,相傳創始於夏代,商、周、秦代雖有變化,也與立春無關;而從漢武帝開始,明令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新年,沿用至今,再沒有改變過(只有完善與精確)。
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 ...
名稱解釋
“跳火群 /tiǎu-hé-gún/”只是按閩南語音譯成漢字。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膽猜測是:本來是從“火堆”上跳過去,但必須進屋到達“天公燈”才算完成一趟,接著又返回來,再跳,所以就成了“群”了。
活動路線:下圖以俺厝為例,畫出“跳火群”的一般路線。
儀式過程
① ...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 ...
1交通全告停止的安息日
在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內的一切交通機關,全都停止工作,飯店也悉數關門。這一天,觀光客最好勿搭車前往正統猶太教徒的居住區。否則,那些猶太教徒會怒不可遏地向車上的人投擲石頭。
2莫誇獎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和阿拉伯諸國之間的糾紛層出不窮。宗教上的原因,是造成這種糾紛的根源所在 ...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 ...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 ...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