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和包粽子的故事和傳說

端午節和包粽子的故事和傳說

  1、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2、端午節是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日子,這是最普遍的說法。早在兩千多年前,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名平,字原,他憂國憂民,後遭到奸佞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後於農歷五月初五,悲憤難捱,跳入湖南的汨羅江而死。民眾對他的精神而感召,在五月初五這天,劃龍船,尋找屈原的屍首,又將糧食、肉糜用竹葉包裹後投入滾滾的江水中,以防蛟龍水獸、魚蝦吞食屈原的屍首。屈原生前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追求光明,憎惡黑暗,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情操。可是,楚王昏庸無能,奸臣擋道,政治腐敗,弄得國家多次被秦兵打敗,連國家都被秦兵攻破了,人民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屈原不忍看見國都的淪陷和人民的痛苦,就在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這天,懷著滿腔的悲憤,自沉於汨羅江中。傳說屈原投江的時候,霎時間江上波濤翻湧,天空電閃雷鳴。附近的人民聞訊趕來,紛紛駕起漁船,撐著竹竿,四處打撈。可是打撈了兩天兩夜,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影子。

  3、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秦軍攻破楚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呢 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呢 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包粽子的傳說

  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裡的米飯,投到汩羅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一個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並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吃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再用五色絲繫牢,因為蛟龍最怕這樣的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

  後來歐回把這事告訴大家,大家又一傳十,十傳百,並都按此照辦,於是就產生了粽子。

  粽子的起源

  粽子的產生主要是祭祀神靈的需要。而端午食粽紀念屈原的傳說相對較晚出現。現在,在廣大的漢民族地區流行著的端午節食粽紀念屈原,則來源於南朝梁時吳均的《續齊諧記》。其雲:“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士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遺風也。”

  鮮肉粽子的做法

  原料:

  糯米2500克,夾心豬肉750克,醬油150克,白砂糖、食鹽、味精,紹酒少許,粽葉適量,做法:

  1、把洗淨的豬肉切成15克重的肉塊,用紹酒、醬油、白糖、食鹽、味精拌勻浸泡待用。

  2、將糯米淘淨,瀝乾後,放醬油、鹽少許,上下攪拌,使醬油和鹽浸入米小,3、取洗淨的粽葉‘兩張,先折成三角彤,取糯米50克,先放三分之·,冉放肉塊,最後再將剩餘的三分之二放人。將粽子捏成三角形。

  4、放人涼水中煮2小時,後改文火再煮1小時即可食用。

過端午節怎麼包粽子

  1、挑取兩片粽葉,讓葉片光滑的一面朝上。在距離葉柄三分之一處用手將葉子凹成漏斗狀,漏斗下方一定要緊密,不然會漏米。

  2、加入適量糯米,至漏斗二分之一處,用湯匙按壓一下,使底部更加充盈。

  3、加入一塊醃好的五花肉,也用湯匙稍微按壓一下。

  4、再次加入糯米,用湯匙壓實,使之與漏斗口齊平。不能加太少,以免粽子看上去幹癟;也不能加太多,以免粽子在煮的過程中散架。

  5、將上端的粽葉壓下來,蓋住漏斗面。用手將兩邊的粽葉輕輕壓下,裹嚴。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

  6、用繩子捆住粽子。整個過程都要用手壓住,一不小心糯米就會漏出來,完成。


端午節怎麼粽子

  1、挑取兩片粽葉,讓葉片光滑的一面朝上。在距離葉柄三分之一處用手將葉子凹成漏斗狀,漏斗下方一定要緊密,不然會漏米。   2、加入適量糯米,至漏斗二分之一處,用湯匙按壓一下,使底部更加充盈。   3、加入一塊醃好的五花肉,也用湯匙稍微按壓一下。   4、再次加入糯米,用湯匙壓實,使之與漏斗口齊平。不能加太少 ...

端午節如何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將糯米提前半天用水浸泡。將紅棗清洗後,泡三兩個小時。將粽葉洗洗,泡兩個小時。現在開始包粽子。首先取兩片粽葉,像這樣圈起來呈漏斗形狀,但注意底部不要漏。裝上糯米,放上紅棗。將粽葉依三角形狀摺疊包起來。纏上紅繩。一個粽子就包好啦。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煮四五十分鐘就行了。   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 ...

端午節怎麼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的方法是首先將兩片粽葉重疊,彎曲呈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後舀一些糯米和一顆紅棗填滿,用手捏緊。接著將上面的粽葉向下壓住開口處,多餘的粽葉回折,最後用繩子將粽子綁起來即可。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 ...

端午節怎樣粽子

  將糯米提前半天用水浸泡。將紅棗清洗後,泡三兩個小時。將粽葉洗洗,泡兩個小時。現在開始包粽子。首先取兩片粽葉,像這樣圈起來呈漏斗形狀,但注意底部不要漏。裝上糯米,放上紅棗。將粽葉依三角形狀摺疊包起來,纏上紅繩,   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煮四五十分鐘就行了。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 ...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 端午節的傳統傳說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的由來:1、起源於五月五日的惡月惡日的俗忌;2、紀念春秋時代晉國忠臣介子推;3、紀念會稽孝女曹娥;4、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5、紀念春秋時代吳國大將伍子胥;6、祭奠龍的節日。   端午節的風俗:1、賽龍舟;2、吃粽子;3、佩戴香囊;4、系五彩繩。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具體就 ...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 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端午節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仍有爭論。概括起來有六種說法:一說是祭奠龍的節日,二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三說是紀念春秋時代晉國忠臣介子推,四說是紀念春秋時代吳國大將伍子胥,五說是紀念會稽孝女曹娥,六說是起源於五月五日的惡月惡日的俗忌。   以上說法都有一 ...

端午粽子的風俗由來 粽子的來歷意義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