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端午節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

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端午節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

  端午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端午節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汀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中韓搶奪端午節的文化戰爭中,以韓國方面的完勝而告終。過端午節,是中國人2000多年來的傳統習俗。這個節日被韓國“搶”去,充分說明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長期漠視,而官方對這種漠視視而不見,更難辭其咎。

  長期以來,像端午這樣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中國民間文化民俗正在逐漸消失,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也因此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端午節由此被片面地割裂,並簡化成支離破碎的節日,甚至僅僅剩下了吃粽子。

  端午節源於龍的崇拜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青說、紀念曹娥說,以及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龍圖騰祭說等。以上各種說法,各本其源,難以考證。據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中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是源自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紀念屈原的說法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泣人淚下的詩詞,已廣泛深入人心,所以世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為深廣,佔據端午由來說法的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活動,都與跟紀念屈原聯絡到了一起。

  不過,聞一多先生在考證了《續齊諧記》、《風俗通》和《荊楚歲時記》等有關材料後,認為端午節真正起源於古昊越先民對龍圖騰的崇拜和祭祀。

  傳說中國古代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定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祀龍圖騰儀式,以求風調雨順、大豐收。

  他們把食物包在樹葉裡或裝進竹子裡,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在當天划著獨木舟走訪親朋好友,高興的時候就即興舉行獨木舟比賽,漸漸演變成了今天端午節的各種習俗。由此可以判斷出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中後常被蛟龍偷吃,而競渡則使用的是龍船;古代吳越地方和競渡活動的關係尤深,況且古代吳越人民還有斷髮文身“以像龍子”的習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該是“像龍子”文身習俗的遺蹟。

  只是在後來,屈原的傳說附會到端午節俗上去了。有學者認為,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推動力存在於一個民族集體意識的深處,存在於融合了該民族的心理素質、審美意識、倫理觀念乃至社會政治思想及意識形態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無論是介子推、曹娥,還是越王勾踐,他們的傳說與端午習俗發生聯絡都並非偶然,但均因其人格魅力敲不足及文化影響範圍的有限,未能流播開來,他們僅為一方的習俗解說。但屈原的品質,明顯要比他們更加高大上,更加符合我們民族的思想。在南北朝分立以前的時代,楚地久已流傳著忠臣屈原的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正如聞一多所說:“如果我們還要讓這節日存在,就必須給他裝進一個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意義。但為這意義著想,哪有比屈原的死更合適的象徵?”

  端午節的吃吃喝喝

  粽子

  端午的粽子多為家家戶戶自己包裹。一般在五月初一便開始準備包粽子所用的原輔料,如購糯米,買赤豆、豬肉、火腿、棗子、玫瑰醬等。初三上午早早出門到菜場購買粽葉。粽葉因各地不同而異,北方以蘆葦葉為多,南方以著葉為多。粽葉又有新鮮和乾的兩種,新鮮粽葉是剛摘割下來的,色碧清香,一般人家都買新鮮的粽葉。幹粽葉是隔年摘割後曬乾的,色黃,清香味也淡。將粽葉買回後,放入鍋中沸水煮透撈出,浸在清水中待用(以淹沒粽葉為度),還要準備細麻線包紮用。另將糯米淘好瀝乾水,倒入盆內,這樣便可著手包粽子了。我國粽子的形狀,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不斷豐富,可說是多姿多彩,形狀各異,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三角粽、四角粽、錐粽、菱角粽、筒粽(少數民族為多)、秤錘粽、九子粽、小腳粽、枕頭粽等。

  其中以筒粽、九子粽、小腳粽頗具特色。

  雄黃酒

  端午節除吃粽子外,家家還設宴喝雄黃酒或硃砂酒,家家門口懸掛艾、葛、菖、蒜。這一食俗的來源,民間有兩種說法:端午節一般在芒種和夏至之間,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此時天氣進入暑期,毒蟲猖撅,病毒滋生,疾病增多,瘟疫流行。有位仙人叫張天師的,每年端午節出來收服瘟疫、毒蟲,以菖蒲為劍,艾葉為虎(坐騎)、葛藤為繩索,來斬除和擒拿瘟神。同時,又教民用雄黃硃砂泡在酒中飲用和灑於庭院屋角,便可闢崇闢毒了。另一說與神話《白蛇傳》有關,說白蛇與許仙開了一個藥鋪,在端午節要青蛇到各處放毒,使人普遍生病,然後出譽解毒的藥,使藥鋪生意興隆。法海要許仙在端午日於門上懸掛曹、艾、葛、蒜,在午時給白娘子喝雄黃、硃砂酒、雄黃是辟邪之物,使白娘子現了原形。這樣,就形成了每年端午飲雄黃、硃砂酒的習俗。

  五毒餅

  是用麵粉製作的一種餅,以麵粉為皮面,內包搪餡,在餅面的酥皮上,用木模印刻蛇、蠍、壁虎、蜈蚣、蟾蜍五種動物(這五種動物便是五毒的具體象徵物),稱之謂“五毒餅”。必須在端午節這天吃,無論大人、小孩都吃。其意思是:將五毒吃下肚,以毒攻毒,百病全無。

  涼藥茶

  用夏枯草、營蒲、淡竹葉、薄荷等涼性解熱藥草熬水當茶喝,叫作“涼藥茶”,也在端午節這天喝,不僅家人自熬自飲,還互送親朋近鄰,互相喝。有些地方慈善團體還從端午這一天開始發放羞香丸、青黛散、六一散、濟眾水、涼藥茶等防治署期疾病的藥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端午節去人多嗎

  節假日人一般較多,但排隊不會排太久,可以提前預約從北門進,人會比較少;沒有預約可以從西門進。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截止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遊客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2013年達到745萬人次,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農曆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

  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節、端五、端陽、重午、蒲節、天中節。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的偉大詩人屈原。山東農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許人,他們卻說過端午是為了紀念禿尾巴老李。曲阜孔廟稱端午節為家節,節日不拜廟,只祭祠堂和慕恩堂,由衍聖公夫人主持祭拜。各府本家親朋皆互送粽子為節禮。

  端午節之日,山東所有地區普遍在門口插艾。鄄城民謠說:“端午不插艾,死了變個老鱉蓋。”除了插艾外,泰安和膠東部分地區還加插桃枝,德州還加掛紙葫蘆。據說,桃枝和葫蘆可以避邪。諸城一帶,除了插艾以外,還用一束艾抽打屋內旯旮,邊打邊說:“今日端午節,蠍子你聽著,只許牆上爬,不許把人蟄。”長島縣大欽、小欽、南隍城、北隍城諸島漁村是保留端午節古俗最多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農曆五月初一日人們即在大門上插艾、插桃枝,並在大門坎上貼一雙剪紙黃牛,有的在牛身上貼“天下太平”四字,有的在牛身上寫字:“我是天上老黃牛,到人間不吃草,專吃五鬼和憂愁。”至五月五日,家家再次在大門上插艾、插桃枝、掛紙製或布制的桃或孫悟空,下綴蒜、黑豆和五色布條,於大門門板上貼剪紙桃、虎、雞、葫蘆,門框上貼寶劍。同時在所有門窗上插艾與桃枝,貼葫蘆、雞、虎、蟾、桃、五毒(剪刀剪蠍子)等剪紙。插掛的艾棵,必於節前一日黃昏後黑暗中至山野拔取,俗名“摸艾子”。五月五日日出之前往山野“抹露水”,取艾與“五樣樹頭”,蓄以為藥。捉疥蛤蟆一隻,將墨一錠塞其腹中,幹後用以研墨塗瘡癤,俗傳有療效。小孩帶“五毒兜”,手腳拴“祿壽線”(五色線),兩肩系山桃或荷包(有桃、雞、人等)垂於背後。

  端午節這天,全省幾乎都吃粽子和雞蛋,有些地方還喜歡喝雄黃酒,兒童不喝酒,便在耳朵和鼻孔裡抹上一點。招遠、諸城一帶的婦女也喜歡用雄黃塗抹耳鼻,意在驅邪防病。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350字(精選10篇)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350字1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   今天,奶奶笑眯眯地說:“寶貝,奶奶教你包粽子吧!”我十分高興,一蹦三尺高!   我不停地催促奶奶快點教。奶奶先拿起洗乾淨的粽葉,把它們疊起來,在捏住粽葉的一邊,輕輕一轉,就變成一個小鬥。往裡加上糯米和 ...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

  端午節的節日祝福語   1. 一絲真誠勝過千兩黃金,一條簡訊捎去我萬般心意。採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資訊裡,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2. 你是多愁善感的烏鴉,你是活蹦亂跳的青蛙,你是潔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紅的大蝦,我想祝福看我簡訊的傻瓜:永遠流著幸福的哈拉,祝端午節快樂!    ...

七夕節是哪個國家節日 七夕屬於中國還是外國的節日

  七夕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七夕是中國節日,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日期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叫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是我國節日名稱最多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   一、耳熟能詳:   粽子節: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對於吃 ...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這個節日的由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來歷   1、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昊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惶《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2021年端午節法定3天還是1天 2021年端午節國家法定休幾天

  2021年端午節法定3天還是1天 2021年端午節國家法定休幾天   2021年端午節法定1天,但加上週六週日,可以連休三天。2021年端午節的放假時間:6月12日-6月14日放假,共3天。無調休。其中,6月14日是端午節,為法定假日。   什麼時候端午節成為法定節假日   2007年!國家針對法定節假日 ...

端午節被稱為什麼節日 端午節俗稱什麼節

  端午節被稱為什麼節日 端午節俗稱什麼節   端午節被稱為端陽節、龍舟節、午日節、重午節、龍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天中節   因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