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2、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4、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5、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6、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7、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8、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1、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2、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4、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5、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6、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7、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8、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小學端午節詩句有哪些
《竹枝歌》
范成大
五月五日嵐氣開,南門競船爭看來。
雲安酒濃曲米賤,家家扶得醉人回。
本詩反映三峽人的端午習俗,上午在長江看龍舟競渡,中午“打牙祭”,飲雲陽當地產的名酒——曲米春,因節日高興,以致“家家扶得醉人回”。雲安,即今重慶市雲陽縣。曲米,即曲米春酒。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詩人為屈原的冤屈深感不平,同時對屈原的高潔品格給予高度肯定,“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形象生動,立意高遠。這首詩為這個節日增添了幾分感傷的色彩。
《乙卯重五詩》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時期端午節的習俗。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端午》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此詩為屈原鳴不平,對昏君奸臣進行了無情鞭撻。立意高遠,是端午詩歌中奇崛之作。
關於粽子的詩句
1、《六么令·天中節》宋代 蘇軾
粽葉百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宋代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譯文: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吃了像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3、《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宋代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度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譯文:五月是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溼,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裡,送給閨中女子。
4、《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回客》唐答代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譯文:回憶在蘇州的那段日子,經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粽子的粽葉香氣撲鼻,竹筒飯鮮嫩滑口,烤好的小鵝鮮美無比。
5、《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譯文:五彩的絲線包紮這像碧璽一樣翠綠的粽子,香氣撲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樣抱團。
端午節的詩句:
1、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2、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3、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4、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5、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6、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