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粽子,那麼不同的粽子應該怎麼做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端午節不同種類的粽子應該怎麼做,以及吃粽子有什麼意義吧!
不同種類粽子的做法
蛋黃肉粽子
食材,主料:梅花肉400g、粘米700g、幹香菇50g、鴨蛋黃7個、洋蔥1個,配料:鹽、醬油、薑片、檸檬汁、棕繩、五香粉、老抽、蔥段、粽葉、豆油
步驟及方法
1、粘米淘洗乾淨,放清水中泡3小時,如果天熱可以放在冰箱中,用之前控幹水分。
2、幹粽葉和草繩泡一夜後用開水煮燙消毒,仔細清洗每一個粽葉。
3、牛肉切小塊放入適量的鹽、五香粉、醬油、老抽、薑片、蔥段和幾滴檸檬汁醃製一夜。
4、香菇提前放水中泡軟。
5、洋蔥洗淨備用。
6、洋蔥切成絲,鍋中放入2/3小碗的豆油炒至發黃。
7、炒蔥剩下的底油留2/3炒泡好並控幹水分的粘米,在每個米粒都滾上油之後放入適量的醬油、老抽、五香粉、鹽調味,在不糊鍋的前提下可以多炒一會,口味要重一些,因為在煮的時候會流失一些鹽分。
8、炒好的粘米,炒好的洋蔥,用剩下1/3的油炒好的牛肉,泡好的香菇切成小丁,鹹鴨蛋去蛋清留蛋黃備用。
9、取兩片粽葉稍微錯開疊放一起,剪掉根莖部。
10、底部平鋪一層粘米。
11、放入適量肉丁、香菇丁、半個蛋黃、油蔥。
12、再鋪上一層粘米壓實。
13、把兩邊餘下的粽葉摺疊在一起並壓實。
14、上邊餘下的粽葉用手弄平整並翻折過來。
15、用粽繩捆綁結實,並剪掉多餘粽葉。
16、鍋中添足量水燒開後放入包好的粽子,水一定要沒過粽子,大火燒1小時,轉小火1小時,關火後再悶2兩小時更好。
西米粽子的做法
食材:西米200g、粽葉、繩子
步驟及方法
1、新鮮的粽葉,洗乾淨。
2、小西米準備好。
3、將西米浸泡水中一會兒,撈出,控水。
4、取粽葉,放入西米,包起來,用繩子捆住。
5、放蒸籠中,上鍋蒸熟。
6、蒸熟後,開啟粽葉。
蜜棗粽子的做法
食材:糯米3000g、蜜棗700g、粽葉
步驟及方法
1、糯米用涼水泡好。
2、粽子葉用水發好。
3、蜜棗用水沖洗乾淨備用。
4、將粽葉取一角捲起。
5、加入糯米和蜜棗。
6、再加上一把糯米封口,用馬蹄蓮繩繫緊。
7、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加水開鍋用小火蒸大約4-6小時即可。
鮮肉粽子的做法
1、安徽伏箬3張,經水煮沸回軟,洗淨瀝乾。糯米100g淘洗清潔,晾乾水分,加入適量白糖、精鹽和特鮮醬油拌勻。
2、豬後腿瘦肉60g按橫纖維分別切成“兩精一肥”長方形3小塊,加入適量精鹽、白糖、燒酒,反覆搓擦,使調味品充分進入肉內。
3、將箬葉疊攏,放闊接長,在總長度的2/5處折轉成漏斗狀,放入糯米40g,將肉按精、肥、精的次序橫放在米上,再蓋上糯米60g鋪開,隨即把長出的部分箬葉折轉覆蓋,包成四角矮壯長方的枕頭形,然後用繩草捆紮定形。
4、下沸水鍋中,水量以超出粽子10%為度,上面加物壓實,先用旺火燒煮2小時,再新增清水煮沸,撇去浮油起鍋。
玉米粽子的做法
食材:鮮玉米適量、糯米適量、粽子葉適量
製作步驟
1、糯米清水浸泡24小時候控幹水分備用。
2、蘆葦葉,乾的蘆葦葉提前24小時浸泡軟,不管是乾的蘆葦葉浸泡軟的還是新鮮的蘆葦葉都在開水裡面煮2分鐘後放冷水裡放涼備用,開水煮過的蘆葦葉更柔軟。(北方一般都是用的蘆葦葉,南方一般都是竹葉子)
3、鮮玉米從玉米棒子上面掰下來,一粒一粒的掰很麻煩,可以用水果刀沿著玉米粒的根部往下切。把玉米粒和泡好的糯米攪拌均勻。
4、折一下蘆葦葉的最末端。
5、在折成一個三角形。
6、在三角形裡裝上攪拌均勻的玉米粒和糯米。
7、用剩餘的葉子順著三角形的方向包裹結實。
8、用棉線把包裹結實的粽子捆起來。
9、冷水放一口大砂鍋裡煮2個小時,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煮。
10、出鍋後放在籃子裡面晾涼,吃不玩的可以放在冰箱裡面冷凍起來,需要吃時候提前拿出來化凍,再蒸10分鐘就好了。雖然30分鐘就粽子就可以吃了,但是要想粽子粘香軟糯,需要煮2小時才可以。
大肉粽的做法
原料:糯米、豬瘦肉、上等五花肉、粽葉、花生米、小花菇、棉線、生抽、老抽、蠔油、料酒、鹽。
做法:
1、糯米洗淨浸泡一夜。
2、豬瘦肉和豬五花肉均切塊狀,用生抽,老抽,鹽,蠔油,少許料酒抓勻醃製入味。
3、小花菇泡發,花生米用水泡漲。
4、幹粽葉提前泡好後沖洗乾淨。
5、將粽葉光滑面朝內捲成圓錐,放一小勺糯米,再放豬瘦肉和五花肉各一塊,加幾粒花生米,一兩個小花菇,再蓋一層糯米,壓實。最後用上端多餘的粽葉向裡折回蓋住糯米,幷包裹好整個粽子,用棉線纏緊打上結。
6、包好的粽子入鍋蒸2小時左右即可。
端午節吃粽子意義
“粽”字本作“粽”,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粽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由此可見,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而按《齊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人們才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的食品,因為傳說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這也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