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端午節這天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說安康還是快樂好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傳說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傳說

  吃粽子,是慶祝端午節的又一項飲食習俗。關於粽子的來源,在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裡的米飯,投到汩羅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一個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並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吃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再用五色絲繫牢,因為蛟龍最怕這樣的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

  後來歐回把這事告訴大家,大家又一傳十,十傳百,並都按此照辦,於是就產生了粽子。其實粽子的產生比屈原活著的時代還要早。據有關文獻記載,棕子最初僅是把糯米煮好捏成團狀,一是自己食用,二是投人河中供奉龍神。

  粽子的演變歷史

  粽子又叫角黍。《本草綱目》記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子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曰角黍,今多用糯米矣。”這對粽子的形狀和原料作了說明。而周處《風土記)>述說的“仲夏端午,端初也,以菰葉裹粘米,以慄棗灰汁煮之令熟,節日啖,取陰陽尚包裹之象,亦曰因屈原也”則更說明端午食棕的風俗起於紀念屈原。楚人弔祭屈原,最初是以竹筒貯米投入水中,曰“筒粽”,後來為何改成了角粽呢?《湖南掌故備考》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東漢建武年間,長沙人歐回有一天看見一個人,他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對歐回說:“你們每年祭弔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吃了。以後,可以用艾葉包粽子,再用五色的絲線捆牢,蛟龍最怕這些東西。”自此,人們就用艾葉裹黍米做成角黍,筒粽便改成了角粽。

  最先的演變是在東漢,棕子由用竹筒裝米的作法改用孤葉(莢白外面的葉子)、蘆葉或棕桐葉包裹而成三角或四角形狀。東漢末年應助著的《風俗通》說:“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我們不僅從中瞭解到當時棕子的做法,而且還知道了東漢時的粽子不只是節日的傳統食品,人夏時節人們也常吃粽子,可見東漢時粽子不過是一種普通食品。

  到了西晉時代,粽子才逐漸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食品。這時期,端午節吃粽子已經很盛行。在東晉的時候,粽子裡面包的東西,只是黍米或糯米加棗、慄等物,一般是在端午節時在家庭中包制。

  唐朝時,粽子不僅成為民間食品,而且還被皇宮所珍視。唐明皇有詩云:“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看來唐明皇吃罷粽子,感覺不錯,對粽子評價頗高,同時也能讓我們隱約感到恢弘的盛唐氣象。因為小小的粽子,竟然引起皇帝的詩文雅興。不僅如此,每到端午節皇宮中便“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讓人們用小角弓射,射中哪隻吃哪隻,射不中者不得吃,大概唐明皇的雅興,是從這歌舞昇平的吃粽子的遊戲中引發出來的吧。而唐人姚合的“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表明粽子已成為民間市井的普及食品了。這時的粽子餡加進了各種果仁,首都長安還出現了專門制賣粽子的店鋪,“庚家棕子,白瑩如玉”是唐朝詩人段成式吃過一家庚姓店鋪的粽子後所做的評價。

  宋朝時候的棕子,裡邊包的餡有柿幹、銀杏、赤豆等。外用莢葉、薯葉裹住煮成。另外,當時粽子食譜中有了“巧粽”一名,還有用艾葉浸米而成的“艾香粽子”,可見粽子的品種這時已逐漸增多了。

  明代,有用蘆葉包裹的粽子,粽餡的種類有豆沙、豬肉、桃仁、胡桃、蜜糖等。肉餡葷粽的出現,使粽子的品種有了新突破。

  清乾隆時代,又有了“火腿粽子”的葷粽,使葷粽品種越來越豐富了。

  古代關於端午粽子的詩句

  1、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閒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3、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閒對燕飛鷗舞。——宋晁補之《永遇樂端午》

  4、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唐殷堯潘《端午日》

  5、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有關粽子的詩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詩詞有關粽子的詩句_粽子的句子_端午的詩詞。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宋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6、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7、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蘇軾《浣溪沙端午》

  8、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9、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宋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10、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11、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唐杜甫《端午日賜衣》

  13、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宋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14、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歐陽修《魚家傲》

  15、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宋蘇軾《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民間傳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粽子古稱撥、角黍、筒粽、粘黍等。粽子是因為人們把它包成棕擱葉心的樣子,“棕”、“棕”諧音,形似棕擱葉心而又是以米作原料,所以叫“粽子”。角黍是因為粽子的形狀有稜有角,內裹粘米而得名。稱筒粽是因為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

  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對粽子的由來、形狀作過如下描述:“古人以孤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擱葉心之形,故曰粽,日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看來端午節的粽子不只是吃,而且還作為禮品相贈,作為祭品以吊屈原。

  古時候,人們吃粽子的程式也很別緻,吃以前先做一個小遊戲,比賽看誰解下的粽子的粽葉長,長的為贏,因此,有人把端午節也叫做“解粽節”。

  粽子這種香甜適口的食品,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品種越來越多,花樣不一,風味各異。時至今日,過端午節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了。

  粽子的歷史演變

  最先的演變是在東漢,棕子由用竹筒裝米的作法改用孤葉(莢白外面的葉子)、蘆葉或棕桐葉包裹而成三角或四角形狀。東漢末年應助著的《風俗通》說:“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我們不僅從中瞭解到當時棕子的做法,而且還知道了東漢時的粽子不只是節日的傳統食品,人夏時節人們也常吃粽子,可見東漢時粽子不過是一種普通食品。

  到了西晉時代,粽子才逐漸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食品。這時期,端午節吃粽子已經很盛行。在東晉的時候,粽子裡面包的東西,只是黍米或糯米加棗、慄等物,一般是在端午節時在家庭中包制。

  唐朝時,粽子不僅成為民間食品,而且還被皇宮所珍視。唐明皇有詩云:“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看來唐明皇吃罷粽子,感覺不錯,對粽子評價頗高,同時也能讓我們隱約感到恢弘的盛唐氣象。因為小小的粽子,竟然引起皇帝的詩文雅興。不僅如此,每到端午節皇宮中便“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讓人們用小角弓射,射中哪隻吃哪隻,射不中者不得吃,大概唐明皇的雅興,是從這歌舞昇平的吃粽子的遊戲中引發出來的吧。而唐人姚合的“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表明粽子已成為民間市井的普及食品了。這時的粽子餡加進了各種果仁,首都長安還出現了專門制賣粽子的店鋪,“庚家棕子,白瑩如玉”是唐朝詩人段成式吃過一家庚姓店鋪的粽子後所做的評價。

  宋朝時候的棕子,裡邊包的餡有柿幹、銀杏、赤豆等。外用莢葉、薯葉裹住煮成。另外,當時粽子食譜中有了“巧粽”一名,還有用艾葉浸米而成的“艾香粽子”,可見粽子的品種這時已逐漸增多了。

  明代,有用蘆葉包裹的粽子,粽餡的種類有豆沙、豬肉、桃仁、胡桃、蜜糖等。肉餡葷粽的出現,使粽子的品種有了新突破。

  清乾隆時代,又有了“火腿粽子”的葷粽,使葷粽品種越來越豐富了。

  端午節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

  粽子這種香甜適口的食品,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品種越來越多,花樣不一,風味各異。時至今日,過端午節時幾乎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了。

  我國的粽子有南北之別,餡則有葷素之分。一是涼吃的素粽,北方素棕以北京江米(糯米)或黍米為主,餡心以小棗、栗子、青梅、百合、蓮子、白果、花生、松子、芝麻、桃仁、柿餅、果脯等製成;南方的素粽以蘇州、寧波等地的最負盛名,其餡心多以糯米佐以豆沙、赤豆、椰茸、蓮茸、棗泥等製成。二是熱吃的葷棕,主要盛產於南方,餡心有鮮肉、鹹肉、火腿、水晶、雞蛋、雞肉、燒鴨、乾貝、燒蛋等品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潮州一帶的人喜歡吃一頭用甜料、一頭用鹹料做餡的一粽兩味的“雙拼粽”。

  粽子的口味,有甜、鹹、香、辣之別;在外形上,有角粽、錐粽、稱錘棕、小腳粽、枕頭粽、筒粽之分;在包皮上,有棕葉、竹葉、葦葉、蓮葉、菰葉等類別;品種有桃花粽、八寶粽、火腿棕等型別;在個頭上,有形若小寶塔的,長及尺許,大的一隻重約一斤,小者一兩可稱四隻,一般的粽子為一兩重左右。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喝雄黃酒自古就有,在遠古時代,五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日是惡日,每年五月五日,五毒出沒,時疫頻發,雄黃有解毒的作用,為了防時疫古人每年端午都會要喝雄黃酒,而且據說端午節喝過雄黃酒之後一整年毒蟲都不敢近身。

  雄黃酒,是在酒中加人雄黃。雄黃,又名雞冠,是一種礦物質,也是一種常用的中藥。雄黃的成份為硫化砷,有毒,對於各種皮膚真菌和金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並對毒蟲有驅殺的作用。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

  “雄黃味辛溫有毒,具有解蟲蛇毒、操涅、殺蟲,驅疚功效。……主治百蟲毒、蛇後毒。”

  雄黃酒還可當消毒水使用。《清嘉錄)中說:

  “又以餘酒染小兒額,及手足心,隨灑堵壁間,以怯毒蟲。”

  江南各家則用雄黃浸水蘸書“王”字於兒童額上,這種做法閩俗稱作“畫額”。這樣做,一是借雄黃消毒,二是借猛虎鎮邪,因為“王”字是虎之額紋,而虎又是獸中之王,如今孩子額上有“王”字,如虎一般,故能鎮伏五毒。清蔡雲有一首(吳歇)寫道:

  “稱健粽子滿盤堆,好佑雄黃入酒杯。

  餘瀝尚堪怯五毒,亂塗兒領噀牆隈。”

  “噀牆隈”,即把雄黃酒灑到容易生蟲的角音兄兒,起到消毒作用。俗諺日:“灑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端午節還和菖蒲酒

  用菖蒲釀製的酒,是菖蒲酒。據《後漢書》記載:“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斛遺張讓,即拜涼州刺史。”在《爭類統編》中也有“美酒菖蒲香兩漢,一斛價抵五品官”之說。《明宮史》裡有“宮眷內臣......初五年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的記載。清朝,每年農曆“端陽節”,則有“君臣痛飲菖蒲酒”之儀。皇家視之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除自己飲用外,還賜給宮眷內臣一起品嚐,並要穿上“五毒艾補子蟒衣”,舉行隆重的飲酒儀式。飲菖蒲酒之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人寫《菖蒲酒頌》贊曰:“名釀溯源肇炎漢,歷代曾聞列御膳。瓊漿玉液慶延齡,盈軼連牘見經傳。”

  宋朝醫學家王懷隱在《太平聖惠方》中記載:“菖蒲酒,主大風十二,通血脈,治骨立萎黃,醫所不治者。”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記載:“菖蒲酒、治三十六風、一十二痺,通血脈、治骨痿,久服耳目聰明......”可見菖蒲酒具有抗衰老、強身健體之功效,所以備受人們喜愛,在民間,飲菖蒲酒是一種特俗的風俗,傳播久遠,傳承至今。

  端午節的由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本名端五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天長節。古人認為“端”是事物的邊緣,也是開始,有“開端”、“初”的意思,因此古代有“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的說法。自漢代以來,端午節才定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生於八月初五,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諱“五”字,遂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古人把月之五日常常寫成同音的“午”日。因為“午”月和“午”日兩個“午”字重複,所以,端午節又叫“重午節”。古人把“午時”謂之“陽辰”,此時陽氣始盛,天氣開始炎熱,於是端午又說成“端陽”。按曆法,五月初五一般距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不遠,太陽在這時正直射北迴歸線附近,北方白晝最長,日正中天,所以端午節又叫“天長節”或“天中節”。

  另外,古人在五月五日有以蘭沐浴的習俗,據《大戴禮記》上說:“五月五日,以蘭為沐浴”;屈原在《楚辭》’中又有詩云:“浴蘭湯兮沐芳華”,所以五月五日又可稱作“浴蘭節”(現今有些少數民族還保持著這種端午浴蘭的風俗)。


端午節為什麼紀念屈原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由來   屈原,名平,楚國的貴族,曾任過左徒,三間大夫(官名)等職。他博聞強識,善於治政,嫻於辭令,有改革楚國貧弱局面的志願。當時楚國屢遭秦國的侵略,人民痛苦不堪。屈原站在楚國人民的立場上,為使國家免於滅亡,堅決主張聯合齊國,對抗秦國。但楚懷王昏庸無道,不接受屈原富 ...

端午節為什麼吃雞蛋 端午節吃雞蛋是哪裡的習俗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 端午節吃雞蛋是哪裡的習俗   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吃蛋一方面是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   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民間有很多說法。端午節吃雞蛋的習俗同吃粽子一樣,雞蛋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品,早晨孩子還 ...

端午節為什麼划龍舟 端午節賽龍舟的寓意是什麼

  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   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賽龍舟的寓意是什麼?   賽 ...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端午節雄黃酒是什麼意思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從古至今的傳統習俗,據說喝了雄黃酒可以不受蛇蟲的傷害,除此以外關於端午喝雄黃酒的習俗,還有一個傳說。   端午節的端是什麼意思?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原因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原因由來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吃粽子時,可以適當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於消化。最好,配一些 ...

端午節為什麼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早在戰國時代,“龍舟競渡”就已經存在。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隨著時間的推移,賽龍舟的起源除了紀念屈原之外,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賽龍舟還被賦予不同的寓意,如江浙一帶一直傳說吃粽子、划龍舟 ...

202x端午節女方送禮嗎 端午節送禮有什麼講究

  2022端午節女方要送禮嗎是大家常常討論的,畢竟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人們除了會準備所需要的吃食,還會趁此時機走親訪友,拉進一下關係,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2022端午節要不要給婆家送什麼。   2022端午節女方要送禮嗎   這個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問問老一輩有沒有什麼風俗習慣。在我家這附近,是端午節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