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要掛艾葉,是因為艾草具有一些揮發性物質,蚊蟲對這種物質非常敏感,一般的蚊蟲都不會主動招惹艾葉,但是艾草的這種氣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如果要達到整個院落都充滿這種揮發物質,起到驅蚊的效果,門口放那一點艾草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2、是因為傳統儀式的流傳,起到祈福的作用。在古代,端午季節雨水較多,全國各地都已經進入汛期,古代人們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水怪的興風作浪,而艾草葉子形似寶劍,可以起到震懾作用。當然,這些都是迷信思想作祟,但是人們祈福的美好傳統確實保留了下來。
1、端午節要掛艾葉,是因為艾草具有一些揮發性物質,蚊蟲對這種物質非常敏感,一般的蚊蟲都不會主動招惹艾葉,但是艾草的這種氣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如果要達到整個院落都充滿這種揮發物質,起到驅蚊的效果,門口放那一點艾草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2、是因為傳統儀式的流傳,起到祈福的作用。在古代,端午季節雨水較多,全國各地都已經進入汛期,古代人們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水怪的興風作浪,而艾草葉子形似寶劍,可以起到震懾作用。當然,這些都是迷信思想作祟,但是人們祈福的美好傳統確實保留了下來。
中國人是一群具有深厚的節日情懷的群體,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獨有的傳統習俗,春節全家團聚吃年夜飯、元宵節猜燈謎、中秋吃月餅、臘八節吃臘八粥等這些大體是相似。但有些習俗因為區域文化的差異,習俗內容也會有所差異。
掛艾草葉可驅邪去病
相傳端午當天為整年當中花草藥性最為強烈的日子,所以在端午時大家通常會佈置可驅邪祛病的各種花草來治病驅邪,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採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食用艾草方法
我國南方有一種傳統食物餈粑,餈粑的主要用料就是艾草,將艾草及糯米粉按照二比五的比例和在一起,裡面可包上喜歡的餡料,通常人們會包芝麻、花生、白糖、綠豆。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中華艾文化由來
中國的艾文化可追溯到《詩經》時代,當時艾草就在詩經中頻繁出現,從而可得知那時艾草在民間已是重要民生植物。還有一段關於艾草的傳說,相傳,武王身邊有一位名醫叫蕭艾,有一天,他瀉痢多日後臥倒于軍帳中,為了醫治病情危急的將士,他帶病出診,卻不小心被驅蚊的野草火堆絆了一跤,被火燒傷。但當他給將士診治時,意外地發現自己的病痛痊癒了,而身上卻多了好幾處傷痕。於是他突發奇想,用無名野草點火燒灼病患身體的相應位置,凡是被燒灼過的將士病情都好轉了,武王大讚蕭艾,蕭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軍:“野草本無名,從今以蕭艾、艾蒿之名名之。”由於艾的功用較大,古人對其賦予了諸多美譽,如尊稱老者為“艾”,形容年輕美貌女性為“少艾”,《詩經》稱保養為“保艾”,《史記》把太平無事也寫作“艾安”等,可見古人對艾的厚愛。
端午節相信作為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端午節。當然童鞋們也都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那麼只有這些嗎?這樣可不夠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故事之為什麼端午節要掛艾葉。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凶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長命縷,只是製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豔之時。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於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
到了明代,端午節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風俗。明永樂年間禁宮中就有剪柳之戲,剪柳即射柳,北方人還有將鵓鴣鳥藏在葫蘆,懸於柳枝,彎弓射之。如果射中葫蘆中,鵓鴣就飛出來,以此來定勝負。這種民間比賽也是常在端五日舉行,考其淵源,正是遼金遺俗。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貼上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互動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
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
山丹方劑治顛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
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結束語】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202x端午節掛菖蒲和艾草有辟邪的說法嗎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