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飯是傣族的傳統食品。竹筒飯是以“香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
竹筒飯是傣族的傳統食品。竹筒飯是以“香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
竹筒飯是傣族食品,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綠色食品和生態食品,又是一種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大米做飯的方法是或燜或蒸,但在雲南邊疆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中還流行著一種用竹筒燒飯的特殊方法。竹筒飯的煮法頗具有野炊特點,即砍下一節竹筒,裝進適量的山蘭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時,飯就熟了。劈開竹筒,米飯被竹膜所包,香軟可口,有香竹之清香和米飯之芬芳。用餐時破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香飯"。如果把豬瘦肉混以香糯米和適量鹽巴放進竹筒烤成香糯飯,異香撲鼻,是招待貴賓的珍貴美食品。
朝鮮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此外有三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週年,"回甲節"(六十大壽)、"回婚節"(結婚六十週年紀念日)。
朝鮮族一向崇尚禮儀,注重節令。每逢年節和喜慶的日子,飲食更加講究,所有的菜餚和糕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綠蔥絲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點綴。
除了傳統節日外,小兒週歲、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筵席,宴請賓客。屆時要先在餐桌上擺一隻煮熟的大公雞,公雞的嘴裡還要叼一隻紅辣椒。筵席的傳統菜點不僅花樣繁多,造型也要優美華麗,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鳥獸形。所有禮儀筵席,以祝賀老人六十大壽的"花甲"席最為講究和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