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於1912年到1949年,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開始時間是1914年7月28日,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處於清朝統治時期。
工業革命從1750年左右開始,一直到1840年左右最終在世界(主要是歐美)範圍內完成,也就是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中國處於乾隆、嘉靖、道光三位清朝皇帝統治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結果: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從生產領域產生變革,需要提供動力支援,蒸汽機的改良推動了機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廠制的建立。
從而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這場技術發展史上的巨大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
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推動了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思想領域、世界市場等諸多方面的變革。
1、社會性質的變化。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透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矛盾的變化。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造成了人力,財力巨大的損失和破壞,對歐洲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
2、世界政治格局發生變化,俄羅斯,奧匈,德意志帝國瓦解,英國法國地位下降,美日興起。
3、戰爭導致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爆發,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4、促進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高 ...
剛果內戰,大湖地區國家的參與導致衝突地區化和國際化,是自二戰以來死傷最多的戰爭。說白了就是種族衝突和資源掠奪,由於剛果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令對此垂涎已久的鄰國也紛紛捲入這場戰爭,遂使大湖地區的局勢複雜化。這場戰亂也被稱為“非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
1、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右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援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藉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 ...
1、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1914年6月28日,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儲裴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被塞爾維亞青年槍殺,這件事也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
2、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 ...
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士兵的陣亡5497600人,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人,平民總被殺649300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又3個半月,參加戰爭的有6個大洲的33個國家,捲入人口達15億多人,交戰雙方動員的兵力達6000多萬人,其中傷亡3000多萬人,因戰爭而死於飢餓和其他災害的達100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實質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
原因: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德國等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因為發展迅速而要求重新瓜分土地,分配資源,所以引起戰爭爆發。
根本性質:帝國主義大國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世界霸主的頭號進行的非正義戰爭。 ...
1、1914年6月28日,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儲裴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被塞爾維亞青年槍殺,這件事也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
2、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