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輔佐齊桓公,在諸侯中稱霸,統一了天下。
出自《論語·憲問》,共計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見危授命,見利思義";"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的義利觀等。
管仲輔佐齊桓公,在諸侯中稱霸,統一了天下。
出自《論語·憲問》,共計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見危授命,見利思義";"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的義利觀等。
1、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2、他們兩人曾經合夥做過生意,一樣地出資出力,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裡窮呀。”
3、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幹。這是,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些不是管仲沒有才幹,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4、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兵參加戰爭,而且三次逃跑。人們譏笑地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裡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啊!”
5、後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另一個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
6、齊桓公登位後,要拜鮑叔牙為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決辭掉相國之位,並指出管仲之才遠勝於己,勸說齊桓公不記前嫌,用管仲為相國。齊桓公於是重用管仲。
7、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於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1、管仲和鮑叔牙幼年時代就是好朋友。後來,管仲去輔佐公子糾,鮑叔牙則去輔佐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小白繼承君位後,鮑叔牙立即向他舉薦管仲執掌國政。齊桓公不僅不計私仇,還對管仲格外尊重。相傳當管仲從魯國來到齊國時,桓公沐浴三次,並三灑香水,親自去城外迎接。管仲感慨萬分,他說:“開初我仕途不得志時,曾和鮑叔牙合夥經商。每次分利時,我都多取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這是貪婪,因為他知道我家裡貧困。我也曾為鮑叔牙出主意,但都失策了,可他並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那是時機不利。我也曾幾次仕於君主,但都被主人摒棄了,可鮑叔牙不認為是我不賢,而是我沒遇到明主。我幾次上陣作戰,都避死而逃,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奉養。我的主人公子糾被殺,公子的大臣都自殺了,可是我寧肯受囚被辱不肯死節,鮑叔牙並不認為我無恥辱之心,他知道我不恥於小節而恥於不能建功名於天下。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