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美食:湯圓的由來
節日美食:湯圓的由來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可見從古至今,元宵節吃湯圓是很必備的食物了。湯圓也是很有歷史的食物了,那麼你對湯圓的由來又多少了解呢?本期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麵皮而言,就有江米麵、粘高梁面、黃米麵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您也許還喜歡:
特色小吃:麻辣燙的由來
名菜:回鍋肉是什麼菜系
雲南小吃:過橋米線的由來
著名小吃:口味蝦的由來
蘇東坡也喜愛的美食:豆花泡饃的由來
蘇東坡對於豆花泡饃的評價是: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做為美食家,大文豪,居然不知道如何稱讚,竟用當地的話語來講。本期陝西文化為你介紹蘇東坡都愛的美食,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流傳於陝西省西府地區(即今天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漢族傳統風味的名小吃,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調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饃在寶雞一帶非常流行。近年來豆花泡饃發展迅速,已經遍及陝西乃至陝西以外的許多大街小巷。
豆花泡饃發源於秦地西府鳳翔,當年一對夫婦在鳳翔賣豆花,久負盛名。當年蘇東坡任當地太守時,曾大力整治東湖,廣種柳樹,湖柳相映,成為西府名景,與他整治過的杭州西湖東西呼應。還有人寫了散文《家鄉的豆花泡饃》。
蘇東坡在品嚐了雍城豆花泡饃後,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道用何種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俗語說: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金玉瓊漿”說的就是豆花泡饃,其中“金”說的是金黃的饃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瓊漿”是對豆漿的美譽。
如果您想吃經濟方便早點,鳳翔豆花將使您在寶雞的首選。吃法是將切成小塊的鍋盔倒入豆漿鍋內煮稍許,盛入碗內,然後將熱豆花舀放其上,澆以豆漿,佐以調料。
當然,如果您不喜愛豆花,也可要“純饃”,味道也是非常不錯的。
豆花泡饃配料是豆腐腦,豆漿,饃(鍋盔片),鹹菜,食鹽(量要適當),寶雞鳳翔的辣椒油。豆花泡饃中的饃採用獨特工藝加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煮而不散。用濃汁豆漿加佐料將饃片和豆花滾湯燒煮燴成一碗,豆花潔白,如白玉含脂、岫山生煙,滑爽細嫩;饃片金黃,如金魚嬉戲水面秋葉,軟香耐嚼,回味醇厚;湯色乳白,如瓊漿玉液,豆香濃郁;佐以涼拌爽口時令小菜,秘製燒臘滷品,營養豐富,解渴耐飽,醇香滋潤。
豆花泡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又十分有利於胃的消化。如有胃病,堅持吃了幾個月的豆花泡饃。不但吃好了身體,而且還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胃。真是一舉兩得!
由於豆花泡饃這種食物有這樣多的好處。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外地來鳳翔出差的人,一般都認為,吃了豆花泡饃,才算真正走過秦的古都鳳翔。豆花泡饃也很快風靡到了周圍的縣、市,甚至還越傳越遠。
街頭美食:關東煮的由來
現在廣大都流行的一種小吃就是關東煮了。中國飲食文化中關東煮是大眾喜歡的美食。現在可以說到哪哪都有關東煮可以買了。但是吃了這麼久也這麼多的小吃。它的由來你知道嗎?小編找了一些資料,提供給你參考參考關東煮的由來。
關東煮,日語本名おでん(Oden),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關東煮”(Kanto ni)、“關東炊”(関東炊き、Kanto daki)是關西人給這種料理的名稱。通常材料包括煮雞蛋、白蘿蔔、蒟蒻、竹魚板(也叫獅子狗魚蛋,竹輪、chikuwa)等,這些材料都放在昆布或者鰹魚湯裡煮。可以用來佐飯,也可以當作小吃吃。
有說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Misodengaku),那就是用水煮熟豆腐或者蒟蒻,再用味噌(面豉)調味後進食。後來,日本人用鰹魚湯取代味噌,關東煮就得以發揚光大了。
關東各地製作關東煮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不過跟一般的鍋料理不同,關東煮製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裡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在日本,關東煮可以在便利商店或者路邊攤買來吃。
在日本以外,關東煮在臺灣地區也十分流行。
河南傳統美食:燴麵的由來
在我國的北方基本離不開面食的世界,其中河南的三大小吃之一的燴麵便是中國的十大面條之一,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吃起來更多的是對歷史的回味,而燴麵也是中原地區非常典型的風味小吃,想要更多的瞭解燴麵,就跟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了解吧!
鄭州號稱“燴麵之城”,燴麵館遍佈全市的華街小巷.說起燴麵的由來,還有硝 ...
日本傳統美食:壽司的由來
你知道壽司麼?壽司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越來越普遍,其實後漢年代壽司已經在中國流行了,雖然是作為日本的傳統美食,但是因為其美味,所以在國家上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知名度也是非常高,你對壽司的由來有多少了解呢?本期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一千八百多年前(即後漢年代),壽司已在中國流傳,至公元700年壽司開始傳入日本。 ...
搞不懂的美食:大理生皮
生皮
大理生皮是雲南白民族的一道傳統菜餚。生皮,白語herlgerd[音:黑格]。逢年過節或者日常小聚,白族人總會以涼拌生皮作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沒有經過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區多溫泉,豬殺後,一般用松毛燒掉毛,然後用熱水洗盡。這樣豬皮金黃,肉質細嫩。蘸過汁水的生肉片吃 ...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壯族“花街”
每年舊曆三月,聚居在廣南縣舊莫、者兔、那倫等鄉村的壯族人民,都要先後在三個街場趕花街。在花街上集中對歌,成了壯族人家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的歡樂盛會。
隨著時代的發展,建國以後的花街會,除了青年人談情說愛、戀愛、結婚的內容以外,還增加了歌唱建設新成就,或唱幸福生活、美好理想、高尚品質的內容。
每逢花街之 ...
傳統節日上巳節由來 上巳節是怎麼來的
傳統節日上巳節由來 上巳節是怎麼來的
農曆三月初三是上巳日,是古人出門踏青,青年男女在野外相會、表達愛意的日子。三月三日為唐朝三節令之一,官府撥款,讓百官追賞為樂。皇帝照例賜宴曲江亭,以歌舞昇平。逢三月三日,長安全城沸騰,熱鬧非凡。唐代杜甫的《麗人行》這樣描寫節日的盛況:“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 ...
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那達慕大會的由來
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那達慕是蒙古族的節日。那達慕意為娛樂和遊戲,表示人們豐收時的喜悅之情。那達慕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是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主要有摔跤、射箭等傳統專案,自2006年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達慕大會的由來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 ...
新疆美食:新疆湯飯
1、先把麵糰加清水,放少許鹽和成麵糰,蓋上,醒20分鐘。
2、醒面的時候切好土豆、洋蔥、蒜葉末。準備好生菜、切好牛肉片。
3、再把麵糰放菜板上,擀開,抹油,蓋上保鮮膜再醒20分鐘。
4、溫油炒香洋蔥。把肉片炒一下。再加入土豆和番茄。
5、炒勻,炒出番茄汁更美味。加入開水,燒開後保持微開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