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畫派”,即“揚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些職業畫家。由於人數眾多,故有“揚州畫派”之稱。其實,揚州畫派諸家在藝術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處:首先,由於他們大多都出身於知識階層,都以賣畫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畫抒發不平之氣;其次,他們都注重藝術個性,講求創新,強調寫神,並善於運用水墨寫意技法,畫面主觀感情色彩強烈,並以書法筆意入畫,注意詩書畫的有機結合。這些使得他們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藝術潮流,以標新立異的精神給畫壇注入生機,並對後世水墨寫意畫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揚州畫派”,即“揚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些職業畫家。由於人數眾多,故有“揚州畫派”之稱。其實,揚州畫派諸家在藝術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處:首先,由於他們大多都出身於知識階層,都以賣畫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畫抒發不平之氣;其次,他們都注重藝術個性,講求創新,強調寫神,並善於運用水墨寫意技法,畫面主觀感情色彩強烈,並以書法筆意入畫,注意詩書畫的有機結合。這些使得他們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藝術潮流,以標新立異的精神給畫壇注入生機,並對後世水墨寫意畫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京劇的形成過程:清代的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戲曲舞臺十分活躍,為徽劇、漢劇等融合形成京劇提供了舞臺。18世紀末徽班藝人首先把二黃帶進北京;19世紀初漢班藝人入京,他們以唱西皮著稱,在兩戲結合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崑曲等多方面經驗,在聲腔、劇目、演出諸方面都發生新的變化,經過多種融合與嬗變,逐漸形成了以皮黃腔為主要唱腔的新劇種—京劇。一般可分為生、旦、淨、醜四種行當。
京劇的特點:1、綜合性:在表演上將唱、念、做、打、舞有機結合起來,吸取了文學、音樂、美術、詩歌、舞蹈、雜技的精華,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綜合藝術體系;2、程式性:不論是在表演中的唱唸做打、行當中的生旦淨醜,還是舞臺的佈景、服裝、音樂、臉譜等都有全面、嚴格的規定;3、虛擬性:多采用虛擬動作,把生活中實有的事物透過抽象的表演,得到藝術的再現;4、娛樂性,技藝性:表演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悠揚委婉,聲情並茂。
1、簪花仕女圖,描寫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畫面描繪仕女們的閒適生活。她們華麗奢豔在庭院中游玩,動作悠閒,拈花,拍蝶,戲犬,賞鶴,徐行,懶坐,無所事事,侍女們持扇相從。
2、其賦色技巧,層次明晰,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全圖的構圖採取平鋪列繪的方式,卷首與卷尾中的宮女均作回首顧盼寵物的姿態,將通卷的人物活動收攏歸一。
3、人物的描法以遊絲描為主,行筆輕細柔媚,勻力平和,特別是在色彩的輔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紗羅和肌膚的質感。
4、畫家在手臂上的輕紗敷染淡色,深於露膚而淡於紗,恰到好處地再現了滑如凝脂的肌膚和透明的薄紗,傳達出柔和、恬靜的美感。畫和俑的造型都呈現出同一種審美取向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