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簡述陶謙三讓徐州的故事

簡述陶謙三讓徐州的故事

  漢獻帝初平四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

  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採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請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遂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雲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為什麼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才答應

  劉備“三辭徐州”,一方面體現了劉備博取仁義忠厚之名、收買民心的良苦用心;一方面當是出於劉備對當時情勢的清醒認識。當時的徐州正處於四戰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視眈眈、兵鋒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鄰近的軍閥如袁術、呂布、袁紹之輩都在凱艦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徐州,懷有兼併野心。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由此可見,當時的徐州並不是一顆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會有惹火燒身的危險。即使徐州牧陶謙真心相讓,其部下能否心悅誠服?這些都是很現實、很嚴重、很迫切的問題,不容劉備不顧慮!實際確實如此,歷史上劉備領有徐州不久,即先後受到過曹操、呂布、袁術的進攻,陶謙部下曹豹也反叛劉備而助呂布。以致劉備在徐州難以立足,最終被逐出徐州,先後依附袁紹和劉表。

劉備三讓徐州

  “三讓徐州”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情節,摘自小說第11回,主要敘述徐州太守陶謙為使徐州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而把徐州管理權送給劉備的故事,由此改編而來的京劇是言派老生的經典劇目。

  事件起因: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一、十二回。

  漢獻帝初平四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

  陶謙面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採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請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遂欣然帶領關羽、張飛、趙雲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劉備為什麼要徐州

  一方面體現了劉備博取仁義忠厚之名、收買民心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當是出於劉備對當時情勢的清醒認識,當時的徐州正處於四戰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視眈眈、兵鋒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鄰近的軍閥如袁術、呂布、袁紹之輩都在凱艦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徐州,懷有兼併野心,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由此可見,當時的徐州並不是一顆好吃 ...

劉備為什麼要徐州

  劉備三讓徐州的原因:   1、劉備博取仁義忠厚之名、收買民心的良苦用心;   2、出於劉備對當時情勢的清醒認識。   三讓徐州簡介:曹操進攻徐州,陶謙請孔融、田楷、劉備來相救,劉備率先進入城。陶謙看劉備是個人才,就一讓徐州。這時呂布偷襲兗州,曹操回軍攻呂布。陶謙又二讓徐州,但劉備沒接受。陶謙病故前三讓徐州 ...

徐州的主人公是誰

  主人公是陶謙。“三讓徐州”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情節,摘自小說第11回,主要敘述徐州太守陶謙為使徐州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而把徐州管理權送給劉備的故事。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一、十二回。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 ...

曹操為何發兵徐州攻打

  1、曹操和陶謙的恩怨由來已久,早在當時軍閥征戰的時候,因為結盟的不同,陶謙就曾經主動攻打過曹操,而且徐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曹操也早就有了殺陶謙的心思,直到曹操的父親曹嵩死在了陶謙的手中,兩人之間的矛盾才徹底爆發出來,於是就發生了曹操攻打徐州,陶謙憂愁而死的故事。   2、陶謙跟曹操結怨是因為曹操的父親死 ...

古代分的故事

  古時候,一個丞相的管家準備修一座後花園,希望花園外留一條三尺之巷,可鄰居是一名員外,他說那是他的地盤,堅決反對修巷。管家立即修書京城,看到丞相回信後的管家放棄了原計劃,員外頗感意外,執意要看丞相的回信。原來丞相寫的是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

孟母遷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孟母三遷故事發生的地方分別是鄒縣城北的馬鞍山下今名鳧村,現屬曲阜市)、鄒縣城西廟戶營、學宮之旁。孟母三遷是指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出自《孟子題詞》。 ...

葉聖事講的哪件事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透過作者回憶與葉聖陶先生交往中的幾件小事,發現葉聖陶先生的一些可貴的品質。第一待人厚:文字往來謙和待人,日常交往守禮敬人。第二律己嚴:寫作言文如一,文風倡導簡潔,重語文求完美。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