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酸枝是熱帶常綠大喬木樹,北方稱“老紅木”,廣東、廣西稱為“酸枝”。國家紅木標準定為“紅酸枝”,紅酸枝為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紅酸枝木: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氣,故稱之為酸枝。隸豆科,黃檀屬。主要分佈於東南亞、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紅酸枝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從產地上分為交趾黃檀、微凹黃檀、巴里黃檀、奧氏黃檀等。雖然都是紅酸枝,但是不同的紅酸枝木的材質有所不同,它們的心材顏色是有深有淺,材色被分為偏紅色系和偏褐色系。
紅酸枝是熱帶常綠大喬木樹,北方稱“老紅木”,廣東、廣西稱為“酸枝”。國家紅木標準定為“紅酸枝”,紅酸枝為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紅酸枝木: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氣,故稱之為酸枝。隸豆科,黃檀屬。主要分佈於東南亞、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紅酸枝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從產地上分為交趾黃檀、微凹黃檀、巴里黃檀、奧氏黃檀等。雖然都是紅酸枝,但是不同的紅酸枝木的材質有所不同,它們的心材顏色是有深有淺,材色被分為偏紅色系和偏褐色系。
紅酸枝屬於紅木的一種,新木材的切面會有一些酸香的氣味,所以把它稱為酸枝,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產量比較高。紅酸枝木質堅硬細膩,在水中不會漂浮,它的顏色和花紋都是深紅色和褐色相間的,所以很多人喜歡紅酸枝木製作的傢俱,因為看起來有古色古香的感覺。在製作傢俱的時候,工藝和紫檀木相似,不會使用油漆塗抹,而是採用打磨擦蠟等工藝就可以平整而富有光澤,能更好的展示這種木質的自然美。
紅酸枝,有著酸的氣息、棗紅的色調、細膩的觸覺,一直給人一種神秘且浪漫的感覺。不能不說,紅酸枝從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到清代宮廷的皇室傢俱,它在植物界也算是一位傳奇人物了。
紅酸枝
紅酸枝,熱帶常綠大喬木,因鋸解時新切面有一種特有的酸香氣,故稱之為“酸枝”。我國北方則稱之為“老紅木”。《國家紅木標準》定為“紅酸枝”。紅酸枝為豆科黃檀屬木材,主要分佈於東南亞、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紅酸枝木質與顏色類似於檀香紫檀,年輪紋都是直絲狀,鬃眼比紫檀大,顏色近似棗紅色;木質堅硬、細膩,可沉於水,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區別於其他木材的最明顯之處在於其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
紅酸枝木材質地堅硬、手感滑潤、非常適合雕刻,進入清宮後,製成的宮廷傢俱種類及數量極為豐富,包括紅木香幾、紅木掛屏、紅木桌屏、紅木桌燈、紅木壁燈、紅木方燈、紅木玻璃燈、紅木插屏等。
鄭和下西洋的“傑作”
當鄭和率領著二百四十多艘海船、兩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出使西洋時,大概不曾料到,此行歸來後竟然無意中成就了中國紅木傢俱材料的傳世珍品。
據考證,紅酸枝在中國的歷史始於明朝初年的鄭和下西洋,帶著滿船的綾羅珍寶弘揚國威、開拓了海外貿易,然而所交易而來的貨品重量太輕。為了避免偌大的船隻在海面上風雨飄搖,鄭和一行人等在途經東南亞等國時,砍伐了當地的交趾黃檀作為墊船木來給貨船壓重。回到中國上岸後,這些墊船木大量被丟棄在岸邊,成為無人問津的廢材。後來,部分民間百姓無意中嘗試著用這些墊船木來製作傢俱,才發現了其中的價值和奧妙。而被用作墊船木的交趾黃檀,也就是如今聲名遠揚的紅酸枝。然而,剛剛進入中國人視野中的紅酸枝,並沒有登堂入室到王公貴族的家中,更談不上進入宮廷,而只是在民間所使用。
民間興起盛於清宮
在流入中國後的三百多年時間內,紅酸枝材料及其製成的傢俱散落在民間,並未被歷史所垂青。紅酸枝真正作為珍貴木材而被歷史記載,要追溯到清朝中葉以後。查閱文獻資料,乾隆以前幾乎看不到酸枝木傢俱的記載,酸枝木是在紫檀花梨木基本告罄後,作為替代品由南洋進口而來的。
乾隆四十年以後,酸枝木大量進入清代宮廷,僅乾隆四十三年內務府造辦處就收貯了“舊存:海梅木三萬八千零八十九斤十四兩四錢,新收:海梅木兩千九百六十三斤”。乾隆五十三年內務府造辦處收貯物料清冊記載,這一年舊存酸枝木八萬二千四百五十一斤二兩四錢,比起乾隆四十三年舊存海梅木四萬一千五十二斤的數量增長了一倍。這批為數可觀的酸枝木成為乾隆後期宮廷傢俱製作的重要原料。由於來源充足,以其製成的宮廷傢俱種類及數量極為豐富,包括紅木香幾、紅木掛屏、紅木桌屏、紅木桌燈、紅木壁燈、紅木方燈、紅木玻璃燈、紅木插屏等。
到了清代後期,酸枝木傢俱數量猛增,在清代宮廷傢俱中已經佔有著重要的比例。在民間,酸枝木傢俱更是深入人心,成為富戶巨室內不可或缺的家居陳設。在道光年間揚州人邗上蒙人所著的關於揚州地方風土人情、城市生活的小說《風月夢》裡就用大量的篇幅描寫紅木傢俱。值得一提的是,在《風月夢》這部書裡,提到的紅木傢俱皆稱為“海梅”傢俱,這與乾隆後期內務府造辦處將海梅製成的成品傢俱稱為紅木傢俱的說法有所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