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紙張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啊

紙張是在哪個朝代發明的啊

  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如今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由於在全

印刷哪個朝代發明的

  印刷是唐朝初期(公元600年)發明的,現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中國雕版印刷實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畢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這是有記載的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神火飛鴉是哪個朝代發明的用途

  1、明朝軍隊所裝備的火器。由火箭的反作用力向前推動,下綁兩個火箭,上方類似飛機,整體像個現代微型戰鬥機,可視為戰鬥機鼻祖。

  2、明代史書上記載的軍用火箭“神火飛鴉”外型如烏鴉,.用細竹或蘆葦編成,內部填充火藥,鴉身兩側各裝兩支“起火”,“起火”的藥筒底部和鴉身內的火藥用藥線相連。作戰時,用“起火”的推力將飛鴉射至100丈開外,飛鴉落地時內部裝的火藥被點燃爆炸。爆炸時的飛鴉宛如今日的火箭彈。明代史書還記載了一種原始的火箭彈——震天雷炮,可依靠自身裝藥燃燒推進。名為“火龍出水”的軍用火箭,專用於水戰。竹筒制的龍內裝火箭,外裝“起火”。“起火”將龍身射至空中,又點燃龍身內的火箭,於是火箭再次射出。這已經相當於一種兩級火箭了。13世紀以後的中國元、明時代,火箭武器已有很大發展。到了16世紀,抗日名將戚繼光已在軍中大量裝備火箭。箭長5尺以上,綁附火藥筒,能遠射300步,倭寇見之喪膽。


太平籃技術是什麼朝代發明

  太平籃技術是在宋代發明了一種技術,它是指用竹子做成大的籃子,擺在船體兩側,一旦前面有礁石、有敵情、有海盜各種各樣異常突發的情況出現的時候,一聲號令就把籃子全部扔到海里,目的是為了增加水的阻力使船速變慢。清代後期,通航北洋漕運的沙船和福建沿海的漁船在海上遭遇風暴時,曾分別使用過兩種不同的搶險工具:沙船使用的 ...

印刷印刷術是哪個朝代發明

  印刷術最早是唐朝初期(公元600年)發明的,現存最早的文獻和最早的中國雕版印刷實物出現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但是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時期由畢昇發明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它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了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 ...

指南針是哪個朝代發明

  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   據1982年3月,《光明日報》報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武安)是我 ...

什麼朝代發明了紅茶的製法

  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正山小種紅茶於1610年流入歐洲。在早期的英國倫敦茶葉市場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種紅茶,並且價格異常得昂貴,唯有豪門富室方能飲用,正山小種紅茶成為英國上流社會不可缺少的飲料 ...

駱賓王是哪個朝代

  駱賓王,生卒年為640年到684年,字觀光,今中國浙江義烏人。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他的名字和表字來源於《易經》中的觀卦,也就是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他還曾久戍邊城,寫 ...

鞭炮是哪個朝代發明

  鞭炮是唐朝發明的。鞭炮是指成串的小爆竹,又稱炮仗、爆竹、爆竿等。   在沒有火藥和紙張時,古代人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反映了古代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而在現代,華人在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鞭炮,特別是在春節期間,鞭炮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

馬鞍哪個朝代發明

  馬鞍是東漢末年發明的,馬鞍是馬具之一,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馬鞍也是蒙族人代表勝利的象徵。放在騾馬背上供人騎坐的器具。兩頭高,中間低。馬鞍和馬鐙是全套馬具中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發明。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