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總體分為三大系,紫泥,紅泥,本山綠泥,一切泥料離不開這三個主系泥料,其中最好的是紫泥中的底槽青泥料。底槽清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近年黃龍山四號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礦源日益短缺,殘留堆積風化之“底糟青”因而愈顯珍貴;宜興紫砂舉世聞名,本泥功不可沒。
泥料總體分為三大系,紫泥,紅泥,本山綠泥,一切泥料離不開這三個主系泥料,其中最好的是紫泥中的底槽青泥料。底槽清由於產於紫砂最底層,質地特純,泥質細膩、成色穩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近年黃龍山四號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礦源日益短缺,殘留堆積風化之“底糟青”因而愈顯珍貴;宜興紫砂舉世聞名,本泥功不可沒。
1、天青泥:其質細膩呈青藍色,產於清代中期,現已失傳。
2、底槽青泥:位於礦層底部,塊狀中有青綠色的“雞眼”、“貓眼”,色呈偏紫泛青,細而純正,十分稀少 。
3、紅棕泥:位於礦層中部,呈紫紅色、紫色,隱現綠色斑點,質軟緻密,間有微小的雲母閃爍。
4、大紅泥:位於礦層中,少量出現。雲片狀結構,呈紫紅色澤,鮮豔明麗。 礦層分佈不同,燒成溫度範圍較寬,其最佳燒結溫度在1180℃左右
5、本山綠泥類: 俗稱“本山綠泥”,古名“梨皮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僅數釐米厚,位紫泥上層與巖板間,俗稱“龍筋”。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6、本山綠泥:採掘量極少,不易製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個色裝飾泥。
7、百麻子泥:色與本山綠泥相似,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且雜質較多,須精揀方可合用,成陶後現淡墨色。
8、紅麻子泥:色似紫泥,質地粗。位於紫泥上層,間夾星點麻子綠泥,成陶後呈桃紅色。
9、紅泥類: 俗稱“朱泥”、“硃砂泥”、“石黃泥”。因其成陶後,色似“硃砂紅”故名。產於宜興任墅趙莊山,嫩泥礦層底部,質堅如石,其含鐵量高,產量甚稀。礦土外觀呈磚紅夾層,以黏土為主的粉砂岩土,可單獨成陶。紅泥收縮率大,燒成溫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種紅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紅泥加嫩泥替代,礦土呈土黃色,石質堅硬,成陶與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東紅泥制壺,其玻璃相重,燒成溫度在1050℃左右,成陶後色硃紅,聲脆亮。
朱泥段的泥料:因為紫砂可以吸附一部分與普洱茶質中不好的苦、澀、吸菸味,用紫泥壺來泡,渥堆味會減少很多,老的入倉茶也可以用紫砂吸附一定的雜味。
喝普洱茶有兩個前提:
1、試普洱茶的質量:茶質的好壞來決定是否有繼續存放的價值,用目數高的朱泥壺即可;
2、飲用:朱泥段的泥料即可。
選擇茶壺其他方面的建議:
1、扁壺型,如仿鼓壺、虛扁壺等,身筒矮,不易儲溫;
2、口大,與空氣的接觸面大,易散熱,揭蓋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形態美感,這種造型適合泡綠茶,較嫩的綠茶不易泡老,可較好的展現出綠茶滋味清爽、鮮活的特點;
3、肚大,口小,不易散香;壺深,易於保溫。這種造型適合泡烏龍茶,鐵觀音,普洱等需要高溫發茶的茶葉。將茶的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甜的特點較好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