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細數保山少數民族有哪些

細數保山少數民族有哪些

  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雲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雲南少數民族多達26個。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圖騰。有的民族還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服飾等等。那麼在少數民族地區雲南保山,又有哪些少數民族呢?一起來看下保山文化中的少數民族吧。

  保山市,古稱永昌,是雲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保山有世居民族13種,漢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滿族、傈僳族、景頗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種世居民族在這裡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彝族

  彝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佔全國彝族人口的60%左右。雲南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佈,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大涼山一帶比較集中。彝族歷史悠久,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采。其《太陽曆》和《十二獸曆法》有其獨特之處。自稱他稱有多種,主要的有撒尼撥、阿細撥等。

  白族

  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絡,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書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豐富多采。如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等。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龍畫鳳,堅固結實,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遠近聞名。

  苗族

  雲南的苗族有89.6萬餘人,佔全國苗族人口的15%左右,散居在87個縣市,其中多數居住在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地區。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傣族

  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沃富饒的壩子,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德宏兩州和耿馬、孟連、新平、元江的河谷壩區,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東、金平、雙江等30多個縣區。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並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傣族村寨多臨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

  回族

  雲南回族分佈極廣,除威信、綏江兩縣外,其餘各縣市都有回族居住,主要聚居在交通沿線的城鎮和附近村寨,具有大分散、小聚居和聚族而居的特點。回族源於唐宋時期的西北“回紇”、“回鶻”、“大食”諸郡。元世祖忽必烈攻滅大理國後,任命回回人賽典赤為行的官,以後才大量遷入。由於長期與漢族及其他民族雜居,衣著打扮與當地民族基本一致。

  佤族

  佤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佈在滄源、西盟、孟連、瀾滄、耿馬縣,鎮康、雙江等縣也有少量分佈。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時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稱為“望蠻”、“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稱“古刺”、“哈刺”;清初稱“卡佤”等。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崩語支,有四種方言。佤族民間文學豐富而優美,滄源巖畫十分有名,是佤族藝術的珍品。

  滿族

  滿族是我國曆史悠久、文化發達的少數民族之一。史稱“諸申”,直系先人為明代的女真,最早的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國史籍中所記載的肅慎人。“女真”之稱出現於唐末五代。女真人明初以後逐漸南遷。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政權,國號金,史稱後金,年號天命,稱金國汗。1618年起兵攻明。進入遼瀋地區後實行計丁授田、分田別居等措施,在漢族封建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生較大變化。1626年努爾哈赤卒。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分北部和南部兩個方言。

  傈僳族

  傈僳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散居在麗江、迪慶、大理、德宏、楚雄、保山及四川省涼山州等地區。傈僳族為氐羌族後裔,即藏緬語族的一支。公元八世紀時,傈僳族先民便居住在雅礱江、金沙江兩岸的廣闊地區,公元十五至十九世紀間,逐漸遷移到瀾滄江和怒江流域。狩獵在傈僳族的傳統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傈僳族人待客熱情,禮儀也十分特別。

  景頗族

  景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及怒江州瀘水縣的片古崗地區,少數散居在騰衝、耿馬、瀾滄等縣。景頗族中有景頗、高日、蒙友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頗和載佤兩種方言。據本民族歷史傳說,景頗族先民最早居於青藏高原,約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南遷,到十七世紀以後才逐步定居在緬甸北部和德宏等地。景頗族人以驍勇彪悍、頑強剛毅著稱。他們十分重視本民族的團結。

  阿昌族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民族,90%分佈在隴川縣的戶撒和梁河縣九保、曩宋等阿昌族鄉。潞西、盈江、騰衝、龍陵縣也有少量分佈。阿昌族是雲南境內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遠在公元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流域。公元五、六世紀後一部分向西南遷移,定居在隴川、梁河等地,元明後稱為“峨冒”,今戶撒地區自稱為“蒙撒”、“蒙撒禪”、“襯撒”,梁河地區則自稱為“漢撒”、“阿昌”,解放後統一定名為“阿昌”。阿昌族有語言無文字。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大多數阿昌男子會講漢語和傣語,有的還會講緬語和景頗語。

  布朗族

  布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勐海縣的布朗山布朗族鄉,以及西定和巴達等山區。鎮康、雙江、臨滄、景東、瀾滄、墨江等縣也有部分散居和雜居。唐代稱“朴子蠻”,元代稱“蒲人”,明清稱“濮滿”、“苞滿”等。

  德昂族

  德昂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潞西縣三臺山和鎮康縣軍弄等地,少數散居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耿馬等縣市。德昂族原稱“崩龍”,這一族稱始於清代,現改稱“德昂”。其先民與瑞麗的佤、布朗等同為“百濮”中的一支。德昂族種茶歷史悠久,有“古老茶農”之稱。德昂族由於方言和服飾的差異,又分別稱“紅德昂”、“花德昂”、“黑德昂”等。

  你可能會喜歡:

  拉薩別樣地域節日:沐浴節

  蘭州文化:蘭州為什麼叫金城

  河北喪葬習俗:戴孝掛孝介紹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

細數汕頭特色菜有哪些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最不會缺乏的不僅僅只有人口,還有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既然少不了美食,那麼也是少不了“美食之鄉”,誰都想當美食之鄉,而不是誰都能輕易稱得上美食之鄉的。看看汕頭文化以及汕頭特色菜,看看它們算不算得上美食之鄉。

  春餅

  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時稱為春盤。清代以後製作上有了改進,其餡料由芹、韭、筍組成,表示勤勞、長久、蓬勃之意。以後成為四時皆備的小食,稱為春餅。製作用料逐步改進。現代潮汕春餅的用料和製法:將面料製成的薄餅皮披開,放入用魚露、味精、胡椒粉、麻油、豬油攪拌均勻的綠豆瓣,豬肉,鮮蝦肉,香茹,蝦米和蒜茸,包成卷狀,用稀麵糊粘緊接合處,放入約180℃的油鍋炸至呈金黃色。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濃香。

  菜頭粿

  民間小食。又稱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製作時先將蘿蔔颳去粗皮,刨成絲,下鼎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先用布墊於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又法:蘿蔔絲不經炒過,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鴨母捻

  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制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

  綠豆糕

  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紅頭船”的“通洋總彙之地”。每逢中秋佳節,千家萬戶手巧藝妙的賢慧婦女,常喜愛加工製作美食糕點——綠豆糕,其傳統技術工藝和加工製作方法考究,蒸熟後金碧晶瑩,入口清香甜美,風味獨特,既是一味適合時令的可口藥膳糕點,又是樟林飲食文化獨創的一種營養豐富的美食,堪稱是潮汕地區中秋糕點的佼佼者。

  菜脯

  選用地產蘿蔔,配食鹽,經傳統醃曬而成,是潮汕地區居家佐餐的傳統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細數粵菜家常菜有哪些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是我國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它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粵菜以潮州菜為主,也有著許多的家常菜。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粵菜文化看看粵菜家常菜有哪些。

  蠔皇鳳爪

  特點:著名廣州菜。廣東人嗜食雞爪,吃法頗多。但此菜烹調方法制作精細,先煮後炸再燉而成,成菜色澤金黃。

  芙蓉蝦

  潮州出產河蝦、海蝦兩種。對此,明清兩代的《潮州府志》均有記載:“漁人以罾捕河蝦……曾治葷食者,以焯蝦之湯和入諸品,則物物皆鮮,亦猶筍湯之利於群蔬。”

  潮式腸粉

  據說腸粉起源於廣州,而後傳到潮汕人手裡,後經潮州人幾十年的改造成就今天與廣州腸粉迥異的潮式腸粉,而其中潮式腸粉又以流沙一帶的腸粉為代表,潮式腸粉廣受海內外人士嘉獎,以至於今天成為潮菜中的名點。

  砂鍋粥

  潮州砂鍋粥向來頗有名氣,潮州人不僅重視吃粥,而且連煮飯時也喜歡多放水,據說飯熱後撈起飯粒留下米湯,這米湯可以作飯後飲料或其他用途,延續了慳省又講營養的好習慣。潮州粥煲煮時間通常在20分鐘左右,分為白粥和鹹粥兩大類。對於住家最大的一個好處,莫過於煲煮簡單快捷。

  番薯粥

  潮州人一般在早餐吃的。配上一些自家泡的鹹菜(酸菜)或者來一碟黑橄欖,風味無窮。


羌族歌手哪些

  羌族雖然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老少數民族,可是羌族文化給人的感覺卻是年輕而活躍的。羌族不僅民風純樸熱情,而且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湧現出許多的歌手和明星。你知道羌族有哪一些歌手嗎?下面就讓小編大大家去盤點一下羌族的有名歌手。   森格瑪   羌族歌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人,2000年畢業於威州師範 ...

十二星座哪些是“夜貓子”

  現在當代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們逐漸都過著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加快腳步工作生活。面對工作、學習的壓力,人們早已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熬夜也變成頻繁、正常的事情了。這樣的生活方式,讓現代人越來越多人都做起了夜貓子,深夜不睡,埋頭苦幹或者娛樂。那麼,今天就探討下12個星座中哪些是“夜貓子”。      白羊 ...

我國的少數民族哪些 我國的少數民族幾個

  我國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我國的少數民族有幾個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阿昌族 、白 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鮮族、 達斡爾族、 傣 族、 德昂族 、侗 族 、東鄉族、 獨龍族、 鄂倫春族、 俄羅斯族、鄂溫克族 、高山族、仡佬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赫哲族、回 族、 基諾族、 ...

少數民族的風俗哪些 少數民族哪些獨特的風俗

  少數民族的風俗有哪些   1、朝鮮族老人節等。   2、彝族火把節、密枝節、賽衣節等。   3、阿昌族燒白柴、潑水節等。   4、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等。   5、東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6、侗族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7、布朗族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8、朝 ...

少數民族哪些節日 56個民族各過什麼節

  少數民族有哪些節日   1、蒙古族:白節、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   3、傣族: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等。   4、壯族:祭龍節、過小年、隴端、陀螺節、花朝節等。   5、東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少數民 ...

面的配菜哪些

  鵪鶉蛋,聖女果,油菜心,香菇,榨菜丁等。   炒細面   原料:高筋粉,清水,鵪鶉蛋,聖女果,油菜心,香菇,榨菜丁,骨湯各適量,油、鹽、雞精、胡椒粉、湯皇各少許。   做法:   1、將精粉倒入盆內加鹽攪拌均勻,加入水調和成麵糰,和硬扎軟餳30分鐘。   2、將餳好的面放在案上,搓成粗細均勻長條(稍細), ...

我國少數民族哪些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分別是: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瑤族、白族、朝鮮族、哈尼族、黎族、哈薩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東鄉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