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慄、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醃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鬥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朮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淨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核桃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杆,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於內室,掃除爐灶,以淨泥塗飾,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行放公假。此後,梨園戲館擇日封臺,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後塾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
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歲暮,將一年吃剩的藥,拋棄在門外,並將所收集的藥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
在爐內燒松枝、柏葉、南蒼朮、吉祥丹,名曰:“煨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兒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出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醃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慄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譁,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
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取華美吉祥之意。
凡是賣花的,稱燻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豔,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豔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每到除夕,擺長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諸天神聖全圖。“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叫“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著燒香,到燈節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桌”。
走進家家戶戶的正月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兒,由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等裝成。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門口,疾呼接貼,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數無須和主人面談。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正月之燈一向集中於前門內的“六部”,叫:“六部燈”,以“工部”的燈最為人稱道。冰燈,飛禽走獸、世間百態,製作得非常工巧。
燈市從前集中在東、西四牌樓,後來移到廊房頭條。
琉璃廠每於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籤,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鎮街。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遊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
北京立冬習俗有哪些 老北京立冬一定會吃這食物
北京立冬習俗有哪些——涮羊肉
在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認為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禦冬季的寒冷。後來民間也熱衷此道。
北京原先不是羊肉主產地,人們嗜食羊肉大約是元朝給北京打下的底子,此後代代不輟。涮羊肉起源蒙古,成吉思汗的騎兵用頭盔燒水煮羊肉,是涮羊肉的原始做法。元朝定都北京把這種方法帶過來,逐步發展成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涮羊肉,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裡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將料裡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與川式火鍋不同,傳統的老北京涮羊肉,鍋底講究的是清湯,考驗的是羊肉自身的功底,最傳統的鍋底只加入大蔥和薑片。傳統涮羊肉講究用銅鍋、炭火,這和川味的羊肉湯鍋不同。蘸料一定要韭菜花、腐乳、醬油、麻醬等,這些調料使羊肉的味道更加豐富,而且更能濾去羊肉的羶味。
立冬時節吃羊肉有什麼好處
補腎:補腎據《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補中氣,益腎氣的作用。它也是歷來民間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之一。
增強免疫力:羊肉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以及鐵、鋅、硒的含量頗為豐富,多吃些羊肉,有助於身體免疫力。
暖身:冬天多吃羊肉可以抵禦寒冷,讓我們整個身體暖和起來,比其它的補品來得實際。
養胃: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現代中醫認為:適時地多吃羊肉,可以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幫且消化,還能起到去溼,避寒,暖心胃的功效。
補氣血:冬天的時候多吃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氣不通不暢者,多吃羊肉可以補氣,健身。如經常咳嗽之人,因為體內害氣重,所以多吃可以讓氣順暢,心情舒暢。
防癌抗癌:研究表明,羊肉中存在一種抗癌物質CLA,這種被稱為CLA的肪酸能抑制癌細胞的生知。對治療皮膚癌,結腸癌以及乳腺癌有明顯效果。
羊肉怎麼吃最好
1、燉羊肉營養損失最小
艾師傅說,這些做法中,燉羊肉由於在煮的過程中保持了原湯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不流失。因此,冬季到了,不妨常為家人送上一砂鍋蘿蔔燉羊排,能起到益氣補虛、下氣化痰的作用。只需將羊排剁成5——6釐米長,加入蔥、姜,以慢火熬燉,再下蘿蔔即可。艾師傅提示,如果用砂鍋來燉,風味更佳。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說,羊肉性甘溫而不燥、溫中暖下、補肺腎氣,較適合冬令進補。除了可以配蘿蔔外,配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營養更是全面。山藥益氣補脾、又助消化;栗子補腎壯腰、益胃平肝,根據《易經》中“以上補上、以下補下”的原則,栗子還是補腦的佳品;核桃仁溫補肺腎、定喘潤腸。此三樣與羊肉同燉,營養豐富、溫補而不燥、培元又固本。
2、涮羊肉營養好
涮羊肉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做法了。隆冬之際,當你坐到餐桌旁,品嚐著肉嫩湯鮮的涮羊肉,立刻會感覺暖氣洋洋,周身舒泰。涮肉選料十分講究,一般來說,只有上腦、大三叉、小三叉、磨檔、黃瓜條5個部位較適合。刀工技藝更是關鍵,需先把羊肉用冰塊壓去血水,以專用大刀切成薄片,才能保證肉質鮮嫩、不羶不膩。但專家提示,很多人喜歡用四川火鍋的麻辣湯底涮羊肉,這樣容易導致上火。
如果搭配得當,涮羊肉的營養價值也很高。涮肉調料也有妙用,白胡椒補肺、黑胡椒暖腸,在清湯里加一點,對體虛洩瀉的人很有幫助。在涮肉時,下一些海產品,如海帶、海參等也有溫補脾腎的功效;加入豆腐,能增添更多的蛋白質;加入少刺或去刺的新鮮魚片,營養價值更高,也適合脾胃稍嫌虛弱的老人、兒童食用。在涮肉的同時涮一些茼蒿之類的蔬菜,則可以起到清火降熱的功效。
3、爆炒羊肉營養次之
爆炒法通常以蔥爆羊肉為代表。爆是指將牛羊肉放入鍋中旺火急炒的一種烹調術。此菜由昔日的“鐺炮羊肉”演變而來,做時應選用鮮嫩的羊後腿肉,切成薄片,配上新鮮蔥白,旺火炒制。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還兼有發汗解毒之功效。
4、烤、炸羊肉營養損失多
烤肉應選用鮮嫩的後腿和上腦部位,剔除筋膜、壓去水分,切成薄片。如果切得厚薄不勻,或筋膜剔得不乾淨,吃時會有腥羶味。將嫩羊肉片用滷蝦油、醬油、大蔥末、香菜段、薑汁、白糖、辣椒油等十幾種作料浸泡好,再用火烤制。烤羊肉不僅味美爽口、營養豐富,而且能增進食慾。
正月初一,鎮江人習慣早餐時吃紅棗茶和煮湯圓,即取“早發”“元通”的意思。湯圓一般是用糯米粉搓制而成,餡心有脂油白糖、棗泥、豆沙、菜肉,等等。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飯,取“隔年陳”之意。春節時,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些果品,同時討些吉祥口彩,如糖果寓意“甜甜蜜蜜”,橘子為“走局”,紅棗為“早生貴子”,花生為“長生果”等。
從除夕夜開始,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永珍更新新年始。鞭炮,又有“高升”的意思。這兩年,人們對煙花爆竹是否該禁放,一直爭議不休。不過作為傳統的民俗,煙花爆竹早已和年的意蘊密不可分,能夠點染出濃濃年味。不過,燃放煙花爆竹,安全是不能忽視的。在小時候,我記得有一種叫“九條龍”的煙花,點燃後直躥上天空,四處亂飛,很是危險。
此外,很多人家還會請人寫或是買上一副春聯,貼在大門上。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 ...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麵,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 ...
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春節習俗有:祭灶、掃塵、貼門神,貼春聯、放鞭炮、祭祖與團年、守歲、拜年等。
春節習俗——祭灶
灶神是民間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薩,被尊稱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間尊奉的一位大神。據佔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或說鑽木 ...
老北京建築,主要是明清的皇家建築古國內閣和極具特色的民間建築四合院;
1、皇家建築:是明成祖朱隸仿照南京宮營建北京宮殿,基本上是蘇州香山幫的設計風格。
特點:紫禁城的建築群集合了中國傳統的建築理念和哲學思想,以及規劃嚴謹的佈局,主次分明的宮殿群,靈活多變的建築組合,完整的體現了東方文明的精髓和成就 ...
1、跑龍燈。溧水是南京的龍燈之鄉,有幾十條龍燈,其中最大的龍燈有數百米,是江南第一大龍。這條龍燈要等石臼湖水乾了,在湖床上才舞得起來,場面非常壯觀。按照習俗,初七不出燈,初八才上燈,十八下燈;
2、金陵燈會。燈節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節。南京燈節前後歷時10天,初八上燈,十八落燈。明代燈節最盛,從 ...
1、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3、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 ...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