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老子荀子莊子孟子是孔子的學生嗎

老子荀子莊子孟子是孔子的學生嗎

  老子、荀子、莊子、孟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但前四人並非是孔子的學生。

  老子:老子和孔子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朋友又是師徒。《史記》記載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在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道”一共出現了100多次,可見老子對孔子的影響之深。孟子:孔子有個徒弟叫曾子,孔子有個孫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的老師,子思是孟子的老師。孟子並非是直接師承孔子。荀子:荀子的老師是宋子,荀子後改投儒家,在孔子與孟子的學說上總結出自己的思想觀點,也並非師承孔子。莊子:莊子約生活在戰國公元前369到286年。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楊朱學說,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而孔子在世時間為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可見莊子與孔子也沒有直接的師徒關係。

荀子孟子孔子間的學術關係

  學術關係如下:

  1、孔子為孟子學術的先導,他的思想和學術被孟子繼承和發展。他將仁和義視為道德的最高原則。

  2、孟子是孔子學術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他將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

  3、荀子是孟子學術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號,主張應該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去施政,選賢能,明賞罰。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較

  一、孔子:有教無類,學思結合等教育主張。

  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導接受者學習時應有的基本態度兩方面。

  1、人須受教育,近於禽獸。

  2、教育內容在於明人倫。

  3、倘不注重教育,則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國家隨時都可能會喪亡。

  三、墨子:

  1、 十分重視因材施教。

  2、 特別強調言行的一致。認為學要落實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實踐觀念。

  3、 持積極的教育方法,主張“強說人”。


孔子孟子的思想有何異同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孟子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 ...

孔子老子莊子孟子誰先出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諡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   孔子生活於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

孔子孟子思想的異同

  相同點:   都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仁政”,荀子也主張施政用“仁義”;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不同點:在人性論方面的認識不同,孔子認為“性相近”;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惡論” ...

游是孔子學生

  子游是孔子的學生,子游(春秋時期人物)一般指言偃,春秋時期思想家、是“孔門七十二賢”中唯一的南方弟子,子游為孔子所稱讚“吾門有偃,吾道其南”。   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歲,是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後人往往把他與子夏合稱為“遊夏”。孔子去世後,子游自己授徒講學,其後學在戰國時 ...

孟子孔子老師

  孟子不是孔子的老師,兩者都是儒家代表人物,合稱孔孟。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

試比較孟子教育思想的異同

  1、孟子和荀子的相同點為二人都繼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同時兩人都強調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點為孟子提出了性善說,而荀子提出了性惡說,孟子的性善說從性善論出發,大大的深化了孔 ...

孟子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與孔子一樣,其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而當時各個思想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遊說各國諸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孟子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