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老子道德經介紹

老子道德經介紹

  1、《道德經》又稱《老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2、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老子道德經全文

  《道德經·第一章》作者:老子,朝代:春秋。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

  1、道德經的精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本無名,字之曰道。道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不因人而改變。

  2、而道德經全本其他的都是以道的存在而做出道的規律的存在。順應道的規律,老子以生死、陰陽、盛衰、強弱、剛柔……等來解釋和認識道的平衡。故而,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中的經典語句及譯文

  1、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譯解:誠信不足,就會失去信任。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譯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   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譯解:天地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是為自己而生 ...

老子道德中不爭的思想如何理解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在《道德經》裡有句話∶“戰勝,以喪禮處之。”這裡指的是在戰場上,意思是,打了勝仗,就用喪禮來處理。為什麼?因為你勝了,就意味著對方的不幸,故應用喪禮對待之。所以,以“道”的原則處事是非常具有人文關懷的,並不是不要勝利,而是並不把勝利看成至高無上的。那麼引伸到日常現實中,我們就 ...

老子道德第三十三章解讀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釋義:善於知人是智慧,認識自我才高明。戰勝別人有威力,戰勝自我強中雄。知道滿足就富有,勤奮堅毅志向明。不忘根本能長久,死不忘道是長生。   解讀:能看透一個人很不容易,這需要智慧和能力。而一個人要能真正 ...

老子道德第一章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老子,楚國苦縣厲 ...

老子道德是一本什麼書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涉及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是道 ...

老子道德共有多少成語

  老子《道德經》共有43個成語,分別是:   玄之又玄、功成不居、和光同塵、天長地久、功成身退、金玉滿堂、目迷五色、寵辱若驚、聽而不聞、渙然冰釋、虛懷若谷、芸芸眾生、餘食贅行、知雄守雌、知榮守辱、知白守黑、天道好還、自知之明、欲取姑予、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若存若亡、知止不殆、知足不辱、大巧若拙、大 ...

老子道德第三章

  《道德經》第三章原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