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管仲、隰朋從於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2、文章選自戰國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上》,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侷限,不被名利而矇蔽的精神正值得學習。
1、譯文:春秋時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出徵孤竹國,春天去,冬天回,歸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讓老馬發揮作用了。”於是讓幾匹老馬在前面走,隊伍跟在後面,終於找到了道路。走在山裡,隊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南, 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順著螞蟻窩向下挖就會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這樣能幹、隰朋這樣聰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馬和螞蟻學習,但現在有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識淺薄,卻不願向學習聰明人的知識,不也是錯得很厲害嗎?
2、原文: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老馬識途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侷限,不被名利而矇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透過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無水”而向老馬和螞蟻請教的故事,說明了世上沒有“生而知之”的天生聖賢,任何真知灼見都來源於生活實踐這個道理。
學生時代,許多小夥伴都有被文言文折磨的經歷,“背誦全文”成為所有人的噩夢。但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當有一天你看到別人“之乎者也”用文言文裝逼,而你又聽不懂時,你就知道知識的“力量”了!如果想用文言文裝逼,12星座會怎麼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白羊座:之乎者也,不懂也亂用
白羊座的人總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樣 ...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是使用文言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想法。後來白話逐漸出現,白話使用比較的便利,所以被廣泛的普及,現在已經沒有人直接說文言文了。那麼在結婚的時候用文言文祝福,應該怎麼做呢?一起來看看吧!
1、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 ...
文言文《郭氏之墟》的主旨是:認識和處理問題不要過於極端。說的好,不如做的好。最大、最可惡的錯誤是明知故犯。尊重好人就要任用,厭惡壞人就得防止其行惡,否則就會反受其害。
作品出處:《新論》。
作者:劉向編撰。
作品別名:《善善惡惡而亡》。 ...
1、譯文:孟子的母親,人稱孟母。當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時候,遊戲玩耍的都是下葬哭喪一類的事,還特愛學造墓埋墳。孟母見了說到:“這裡不該是我帶著孩子住的地方。”於是將家搬到一處集市旁,孟子又學玩起了奸猾商人誇口買賣那一類的事。孟母又說:“這裡也不是我該帶著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將家搬到了一個學宮的旁邊 ...
《童趣》主要寫了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蝦蟆。先總寫童年時超然物外的樂趣 ,然後具體寫觀察景物的奇趣怎樣得到物外之趣。讓我們從小就要有好奇心,觀察要仔細,有豐富的想象力。
《論語十則》是由《論語》中摘錄的,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十則裡面流傳至今的成語有很多,溫 ...
1、概念:斷句是古代啟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讀書人的一項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傳統方式。在一句話的末了用“。”斷開,叫“句”;在一句之內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dòu)。給文言文斷句,傳統上稱之為“句讀”。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讀節奏考題,主要有選擇題和主觀題兩種題型。選擇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選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