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是30歲,自立於世,古時多指學有所成,現今多用來指人到了三十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三十而立則是指人到了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六十歲,叫耳順,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人的一生,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
而立,是30歲,自立於世,古時多指學有所成,現今多用來指人到了三十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三十而立則是指人到了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六十歲,叫耳順,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人的一生,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中國古代曆法是以天干地支相配來紀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地支。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從甲子開始,至癸亥為止,共有六十個組合,每六十為一個迴圈,週而復始,所以六十為一甲子,稱“六十甲子”。又天干和地支的組合是依次錯綜相配,故又稱為“花甲”或“花甲子”,也就是說“花甲”有六十之意。因此,後來人們就把它用來作為六十歲的代稱。如唐朝趙牧《對酒》詩:“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除了用“花甲之年”代稱六十歲,也可以用“耳順之年”,如《論語。為政》篇:“六十而耳順。”還可用“平頭甲子”,古代計數若逢十、百、千、萬等不帶零頭,俗稱齊頭或平頭,如唐朝白居易《登龍尾道南望憶廬山舊隱》:“青山舉眼三千里,白髮平頭五十人。”及元朝燕公楠《摸魚兒》:“又浮生平頭六十,登樓悵望荊楚。”另外,周制允許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可以拄杖行於鄉里,如《禮記。王制》:“六十杖於鄉。”所以“杖鄉之年”也被用來代稱六十歲。
六十歲雅稱為“花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迴圈,一迴圈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又一種說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著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
人們習慣稱六十歲為“花甲”,稱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簡稱,這一名稱的來歷和我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稱“幹”,地支本稱“支”,是上古時代就已出現的一種計數、計時符號。天干有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組合為六十對不重複的計數單位組合時,以十干為主,自“甲”開始,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時,十干已全部配完,那麼再從第一干開始與第十一支相配,依次類推下去,共得六十組,稱為“六十甲子”。六十年週而復始,所以六十歲是“花甲”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