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聖人之師:管仲的外交主張和軍事制度

聖人之師:管仲的外交主張和軍事制度

  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那麼,在管仲在任期間,有哪些外交主張和軍事制度呢?這些主張和制度又有什麼樣的成果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中國古代名人中去了解吧。

  外交主張:

  管仲的外交主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

  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

  前656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

  公元前654年,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

  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軍事制度:

  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

  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亦為後來大規模的戰爭作了準備。

管仲作為一國之相,取得了哪些政績

  1、在經濟方面,他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為國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與經濟是否發展密 切相關。他廢除了齊國仍保留的公田制,實行按土地肥瘠定賦稅輕重的土地稅收政策,使賦稅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發展漁業,由國家鑄造錢幣調節物價,推動商品流通;鼓勵商民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的經濟得到很快發展。

  2、在政治方面,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21個鄉。其中工商鄉6個,鄉民專營本業,不服兵役,農鄉15個,鄉民平時種田,戰時當兵。國都以外劃分為邑、卒、鄉、縣,均設官員管理。10縣為1屬,全國共有5屬,設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國君報告屬內情況。這就形成了對全國的統治。

  3、在軍事方面,管仲認為兵在精不在多,強調寓兵於農,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起來。在農鄉,5家為1軌,10軌為1裡,4裡為1連,10連為1鄉,5鄉為1軍。每家出1人當兵,1軍為l萬人。全國有3軍,國君自率1軍,二位上卿各率1軍。每年春秋透過狩獵訓練軍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管仲主張什麼思想

  管仲主張法治。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

  管仲非常重視發展經濟。管仲思想中還有很多可貴的地方,如主張尊重民意等。他的思想對後代影響很大。

  管仲出生於約公元前723年,卒於公元前645年。姓管,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齊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即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一年,即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天下不多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翻譯

  1、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而稱讚鮑叔善於識別人才。   2、《管晏列傳》是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司馬遷描寫這兩位春秋中後期齊國國相,能抓住其特點,並選取典型細節加以生動地表現,如寫管仲,著重寫其同鮑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齊、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謀略,寫晏嬰則透過對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 ...

天下不多賢多是什麼意思

  天下不多管仲之賢,多是稱讚、讚美的意思。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 ...

因而信的因是什麼意思

  因:依,順著,沿襲。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譯文: 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因:原故,原由,事物發生前已具備的條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理由:因為。因而。依,順著,沿襲:因此。因之。因循(沿襲;遲延拖拉 ...

曰老馬智可用也

  管仲提出一個辦法,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 ...

鮑叔牙是什麼交3個哦

  莫逆之交:指情意投合,極其要好的朋友。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君子之交: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管鮑之交: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生死之交:指同生共死的交誼。 ...

齊桓公主要內容

  齊恆公小白原想命鮑叔牙為相, 鮑叔牙向齊恆公推薦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魯國,齊恆公就以向魯國討要罪人為由, 向魯國要回管仲。魯國的施伯瞭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殺掉管仲, 幸虧齊國使者向魯莊公請求活捉管仲回國並得到應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齊國。 ...

作為一國相取得了哪些政績

  1、在經濟方面,他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為國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與經濟是否發展密切相關。他廢除了齊國仍保留的公田制,實行按土地肥瘠定賦稅輕重的土地稅收政策,使賦稅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發展漁業,由國家鑄造錢幣調節物價,推動商品流通;鼓勵商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