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教堂,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位於梵蒂岡,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彼得的名字就是耶穌所起,含義是“磐石”,意思是他將成為教會的基石。耶穌昇天後,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公元64年,他在羅馬被尼祿皇帝殺害。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而之後的天主教皇都作為聖彼得的繼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
聖彼得教堂,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位於梵蒂岡,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彼得的名字就是耶穌所起,含義是“磐石”,意思是他將成為教會的基石。耶穌昇天後,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公元64年,他在羅馬被尼祿皇帝殺害。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而之後的天主教皇都作為聖彼得的繼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
1、聖伯多祿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位於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雖然並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羅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聖伯多祿大教堂仍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聖的地點。
2、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築師與藝術家多納託·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聖伯多祿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儲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羅馬教廷的聖彼得大教堂標誌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高成就的建築作品,代表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建築的最高藝術成就。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勃拉芒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莎迦洛等都曾參與設計。主要風格如下:
1、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徵是羅馬式的圓頂穹窿和希臘式的石柱式及平的過樑相結合。
2、穹頂結構出色,穹頂是球面的,造型飽滿,,整體性很強,肋是石砌,其餘部分是磚砌。
3、造型雄偉、壯觀,是羅馬城的最高點。對稱的構圖及高大的穹頂與整體建築比例關係相適應。
4、創造了美麗的建築群及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