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聞一多寫一句話的背景

聞一多寫一句話的背景

  《一句話 》是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先生的詩作。

  創作背景:1925年他留美回國,看到的是封建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和民不聊生的景象,於是,赤誠愛心轉化為對現狀的強烈不滿和渴望改變舊中國的激情。這種情緒在這首詩中得到充分體現。全詩以"一句話","咱們的中國"為構思中心,運用寫實和隱喻相結合的手法,反覆詠歎,極力渲染烘托。

  作品原文:有一句話說出就是禍,有一句話能點得著火。別看五千年沒有說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著了魔,突然青天裡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這話教我今天怎麼說?你不信鐵樹開花也可,那麼有一句話你聽著:等火山忍不住了緘默,不要發抖,伸舌頭,頓腳,等到青天裡一個霹靂,爆一聲:“咱們的中國!”

  聞一多是一個頗矛盾的詩人,以外表看行為謹慎,嚴肅,在生活中保持著高度的理智,以致還自稱為“東方老憨”。但熟識的人都知道此人感情豐富,熱情洋溢,擁有一個詩人的靈魂。

聞一多寫七子之歌的背景

  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在西方文明社會中親身體會到的許多種族歧視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聞一多寫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

聞一多的一句話寫作背景急呀

  1、1925年留美回國,他看到的是封建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和民不聊生的景象,於是,赤誠愛心轉化為對現狀的強烈不滿和渴望改變舊中國的激情。全詩以一句話即咱們的中國為構思中心,運用寫實和隱喻相結合的手法,反覆詠歎,極力渲染烘托。

  2、這首詩格式整飭,前六句呈方塊狀,末兩句本可聯成一句,似有意拆成兩句,排列也別具匠心,於整齊中見參差,既突出詩題一句話的主旨,又具有視覺上的建構美。這首詩用語俗白質樸,少藻飾,多直寫,是辭藻美的又一種藝術形態。全詩語句短促,節奏強度與情感力度成正比。

  3、聞一多,本名聞家驊,字友三。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作品主要收錄在《聞一多全集》中。


是在什麼背景一句話

  聞一多先生1925年留美回國,看到的是封建軍閥統治下的黑暗現實和民不聊生的景象,於是,赤誠愛心轉化為對現狀的強烈不滿和渴望改變舊中國的激情。帶著滿腔愛國之情,聞一多先生寫了《一句話》這篇詩作。   全詩以“一句話”—“咱們的中國”為構思中心,運用寫實和隱喻相結合的手法,反覆詠歎,極力渲染烘托。強烈地表達出 ...

先生的說和做分段意

  1、第一部分,包含第一段到第七段,寫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的說和做。   2、第二部分,包含第八段到第十八段,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的說和做。   3、第三部分,包含第十九段到二十段,寫對聞一多先生崇高品質的高度評價。 ...

的忘掉她是給誰的

  聞立瑛。據說相當聰敏,當時已認識不少字,只是身體一向虛弱單薄。聞一多對她憐愛之至,每天下課回來都要抽出時間陪她玩耍,孩子也深明世情,每當聞一多拿上禮帽時,就知道他要出門了,於是便喊起來。   1926年暑假,聞一多在北京藝專不堪校長劉白昭的擠兌欺凌,憤然辭職南歸,攜病中的立瑛上路,一路折騰,等返回老家浠水 ...

什麼代表人物

  聞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等。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 ...

後人在哪生活

  1、聞一多大部分的後人在北京生活。   2、長子聞立鶴:聞立鶴出生於1927年,自幼天資聰穎。上中學時,他曾因病休學一年,高二就輟學,但還是考入了西南聯大。   3、聞一多高興得把自己心愛的派克筆作為獎品贈給了他。聞立鶴性格開朗、多才多藝,不僅語文、外語出眾,而且寫詩、作畫、唱歌、演戲無所不能。他深受聞一 ...

是哪裡人

  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 ,本名聞家驊,號友三, 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 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家傳淵源,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 ...

與臧克家之間的小故事

  臧克家是聞一多先生的得意門生,1930年夏,聞一多應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之邀到青大主持文學院工作,臧克家也於當年報考青島大學,當時入學考試中國文出了兩個題目,一為《你為什麼投考青島大學?》,一為《雜感》,兩題任選一道,但臧克家兩題都做了,他寫的《雜感》只有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