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用什麼祭灶+小年祭灶的貢品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習俗盤點 小年傳統民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習俗盤點 小年傳統民俗有哪些
祭灶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由於各地風俗不同,民間還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動。
掃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寫春聯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
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祭灶的
在中原地帶,臘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節日,據說這一天灶王會上天去回報人們在這一年中的行為善惡,玉皇大帝便根據灶王的回報,決定獎善罰惡的度數,如此規範人們的行為雖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國民俗中重要的傳統文化。
目前,對於祭灶,在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眼裡仍然是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儀式。當中擺上一桌供,兩邊配上兩碟糖,祭祀了“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爺,它就會在新的一年裡,保佑家庭吉祥如意,這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什麼是小年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
臘月二十三用什麼祭灶 小年祭灶的貢品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用什麼祭灶 小年祭灶的貢品有哪些
祭灶所供祭品很有講究。一般情況下,老百姓祭灶的祭品多為灶糖、甜點、豆腐、酒或酒糟等有講究的祭品:酒與酒糟是為了讓灶君忘乎所以,暈頭轉向;灶糖是一種麥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會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麥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嘴,只能說個含含糊糊。灶神吃了豆腐之後就會嘴軟,就不能亂講話,自然少說壞話。山東濰坊習慣供核桃,因為當地方言中“核桃”發音類似“活頭”,對灶神寄予了期望,希望討個吉利;有些地方還要供奉幾個雞蛋,據說是給灶神的部下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其實,無論祭品是什麼,都是對灶神的賄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灶神上天能多說好話,少說或不說壞話。老百姓的想象力實在妙極。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這一套人世生活經驗,也用在了對灶神的供奉上。
祭灶儀式流程
祭灶就是送灶神上天的一種儀式,又稱“辭灶”、“送灶”,一般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祭灶的儀式比較簡單:一家人先到灶房,用乾淨泥巴塗飾爐灶,叫“掛袍”。擺上放著飴糖、糖瓜和為灶王爺的馬準備的涼水、草料等祭品,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進香,然後用麥芽糖塗抹灶王的嘴,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或是用酒糟塗抹灶門,叫“醉司命”。之後便取下神像,連同供灶王昇天用的紙馬和餵馬的草料一起燒掉。燒紙的時候,嘴裡還唸唸有詞: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灶王灶王,你上天堂,
多說好,少說壞,
五穀雜糧全帶來。
祭祀儀式結束之後,供奉灶神的祭品便由大人分給孩子們享用,一家人在歡笑聲中送走灶神,準備迎接春節的到來。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民間祭灶儀式主持者多為男性。
各地祭灶的風俗
山東地區祭灶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三晚上進行。傍晚時從牆上取下舊灶神神像,將庭院打掃一番,再換上新灶神神像。在貼新灶神神像時,要先剪裁一個小紙馬,以便灶神騎著它昇天,再用糨糊把寫著“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一家之主”的對聯和橫批貼到牆上。傍晚六點左右,男人放鞭炮,女人煮餃子,一般是肉餡餃子。煮好餃子之後,要先盛一碗放在灶臺上供奉給灶神,這叫“起身餃子”,再加上一雙筷子和糖果等祭品,還需放上餵馬的草料,然後磕頭跪拜,嘴裡祈禱著“灶王爺爺一家之主,叫你向西天,早去早來,少說是非,多說方便,五穀雜糧多帶點兒來”之類的語句。
河南民間祭灶的形式比較有意思:晚上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王神像前,懷抱著公雞,也有讓孩子抱著公雞跪於大人身後的。據說所抱的公雞是灶王昇天騎的馬,這個時候不能稱其為雞了,而應該稱其為馬。紅公雞就稱“紅馬”,白公雞稱“白馬”。焚香之後,屋內香菸繚繞,渲染出一種神秘的氛圍。這時候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唸唸有詞,多是祈禱之語。祈禱完之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用手中酒杯中的酒澆雞頭,若雞頭撲稜有聲,表明灶神已經領情,如果雞頭紋絲不動,就要接著澆,直到撲稜有聲為止。儀式結束後,人們分食灶糖等祭品。
過去東北新媳婦過門第二天正式下廚房做飯之前,首先得給婆家的“灶王爺”磕頭行禮,對其恭敬有加。按理說,整天圍著鍋臺轉、燒火做飯的家庭主婦,是和灶王爺“朝夕相處”的人,祭灶應以她們為主。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辭灶”的規矩。傳說,灶王爺長得英俊瀟灑,女人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祭灶只是家中“老爺們兒”的事,婦女沒有資格參加。
二十三祭灶王爺的講究 臘月二十三用什麼祭灶
二十三祭灶王爺的講究
選擇合適的祭灶地點。這個地點的選擇一般也都是在家中灶房內,灶王爺的神位設在北牆,灶王爺畫像或者塑像要坐北朝南,如果家中鍋頭在北牆,容易有蒸汽或者炊煙,則可以設在東牆處。
選擇合適的祭灶物品。祭灶的物品建議可以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來進行選擇的,如果不知道選擇什麼物品,則是建議可以選擇雞、豬、魚,麥芽糖或者瓊鍋糖,酒,蠟燭、元寶,紅蘋果,甘蔗,年糕,紙錢,注意千萬別燒冥幣,有專門給神仙燒的錢。最後一點別忘記了,還要供奉清水。
需要進行送灶和接灶。送灶一般也都是在臘月二十三或者臘月二十四晚6點前進行,灶王神像(畫像或塑像)在送走後,可以撕下焚燒,然後貼上新的,新的神像應該在臘月三十前完成,到了臘月三十,灶王爺在天庭已經彙報完畢,所以要接灶王爺回家,供奉年夜飯。
臘月二十三用什麼祭灶
主要祭品就是灶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分地域和貧富的不同,祭品也不同。河南農村的臘月二十三祭灶,主打祭品就是灶糖,其他有糖瓜、水果、糕點等甜食。在很多地區臘月二十三都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相傳這一天灶王爺要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家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辭灶便是送灶王爺起程。
小年什麼時候拜灶王爺
建議是可以在黃昏入夜的時候舉行是比較好的。祭灶也是需要選擇一個好的時間的,不同的地區的時間選擇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則是在臘月二十四。
北方過小年有什麼講究
1、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
2、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資訊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說,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說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3、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4、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5、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臘月二十三用什麼祭灶
臘月二十三人們用乾糧、蜜棗、水果,灑幾滴白酒,把那天殺的豬血獻上,插上三炷香祭灶。到了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很多老人對祭灶特別重視,先洗淨雙手,喝點水漱漱口,然後在灶王爺畫像前,插上三柱香,敬獻上灶乾糧、蜜棗、水果,灑幾滴白酒,把那天殺的豬血獻上,說是讓灶王爺騎著豬上天。撕下灶王爺畫像,在灶王爺畫像的嘴上塗 ...
小年祭灶的貢品有哪些
老百姓祭灶的祭品多為灶糖、甜點、豆腐、酒或酒糟等有講究的祭品。
酒與酒糟是為了讓灶君忘乎所以,暈頭轉向;灶糖是一種麥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會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麥芽糖又 ...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小年祭灶
傳說灶神為玉皇大帝所封,稱“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專司人間煙火,所以舊時差不多家家廚房裡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並視其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爺自元宵節以來就一直駐居在家中,保護和監察全家。到了臘月二十四日晚,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玉皇大帝彙 ...
農村小年祭灶的習俗都有哪些做法 小年夜的詩句都有哪些
在每年農林春節來臨之前,我們都會先迎來另一個節日——小年。小年作為除夕前最後一個傳統節日,雖然不及春節的隆重,但也有很多習俗延續下來了,其中一個就是祭灶。祭灶在我國民間已經有上千年曆史,至今在農村還沿襲著這一習俗。
農村小年祭灶的習俗
農村的小年祭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習俗。首先,先準備好祭果、酒和菜 ...
祭灶要怎麼做?小年祭灶的步驟流程有哪些?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而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關於小年的這個時間差別,可能與過去的“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有關,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一 ...
三月三上供需要上幾樣 三月三貢品有哪些
三月三上供需要上幾樣 三月三貢品有哪些
給佛菩薩上供,可以有五樣東西,分別是:果、水、香、花、燈。
三月三貢品有哪些
1、新鮮水果:單樣單數單個。例如:蘋果(寓意平安)、香蕉(寓意金條)、桔子(寓意聚財)、西瓜(寓意轉運)、桃子(寓意長壽)、火龍果(寓意財運紅火)等。每樣果品都是要求完整、新鮮 ...
祭灶節的風俗有哪些
1、祭灶習俗一般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人們用水果、酒、菜,還有糕餅、麻糖等作為貢品擺放在廚房。
2、祭灶也被稱為小年、灶王節,在小年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